驴友茶馆 ······

931次浏览/6个回复 分享到 
博雅散人

梁思成故居拆除单位不认可自己违规-----维修性拆除

梁思成故居拆除单位不认可自己违规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29日17:46  新华网

  文物法专家驳斥“维修性拆除”托词

  拆除梁林故居的建设单位不认可自己属“违规”

  新华网北京1月29日电(记者岳瑞芳、万一、刘德炳)针对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违规拆除一事,来自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委的最新消息称,东城区相关部门29日下午已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具体查处工作。但令人惊讶的是,实施拆除工作的建设单位华润集团北京公司竟称对是否属“违规拆除”保留意见。

  记者在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后了解到,依据该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违反文物法规定,造成文物灭失、损毁的,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同时,文物法第六十六条规定,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资质证书。

  文物法专家、天依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洋认为,如果破坏文物情节严重,甚至会触犯刑律,不过目前国内尚无先例。至于“维修性拆除”,刘洋认为完全有可能是托辞,“如果是为了维修,那么在拆除时就须同时做好复建准备,对建筑进行测量,对拆除物进行编号和归类等等。如果没有做到这些,就属故意损毁和破坏,对此一定要有明确界定。”

  刘洋说,文物属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损失将无法弥补。对类似事件,一定要严厉惩处,将其社会危害性降至最低。

  同时,刘洋认为,相关文物部门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追究其行政责任,各方都必须要给社会一个交代。

  但拆除梁林故居的实施单位——华润集团北京公司有关负责人29日下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却表示,对于是否存在“违规拆除”,华润集团北京公司持保留意见。

 

 

“维修性拆除”本质是“包庇性严查”

2012-01-29 15:38:12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面对梁林故居已成一片废墟的惨状,文保部门挤不出一滴眼泪,相反却像开发商的公关经理一样,为其想尽说辞粉饰罪行颠倒是非。

  经过持续2年多的“拆迁”与“保护”的拉锯战,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终究没能逃脱碎为瓦砾的命运。消息曝出后,东城区文化委向北京市文物局递交的事故调查原因称,开发单位考虑到故居房屋腾退后,因陈旧、几经翻建、无人居住等原因,易出现险情,因此进行了“维修性拆除”。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也表示,拆除是由于建设单位为防止房屋在过节期间出现险情,而提前对房屋进行的“落架维修”,是维修前的一种“前期筹备工作”。(据新华社“中国网事”)

    早在2009年,梁林故居被拆一事就因引起舆论哗然而被职能部门干预叫停;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推动下,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将梁林故居明确列为新发现文物项目;东城区文化委主任李承刚公开表示,在居民腾退完毕后,这个院子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修缮。如今,面对在春节期间悄然变成一片瓦砾的梁林故居,社会公众出离愤怒,华润集团富恒房地产开发公司未经报批擅自拆除梁林故居的行为却未遭任何惩处,相关部门反倒专门为其打造了一个叫做“维修性拆除”的年度新词。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字典里,维修和拆除是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这应该只是一个常识。另一个简单的常识则是,所谓保护文物,绝不是先将真的建筑拆个稀巴烂,然后再在原址修建出一个现代化的假古董。在相关文保部门看来,“最大程度的恢复修缮”居然和“最大程度的拆除损毁”是一个意思,甚至拆除殆尽也可以解释成维修前的一种“前期筹备工作”,这真是史上最黑白颠倒的喷粪狡辩。纳税人供养如此混蛋的文保部门也真够冤的,再这样“保护”下去,子孙将来哪还能见到真文物呢,还不都是废墟上的赝品?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梁林故居已经不复存在了,就像梁思成当年竭力维护的北京古城墙已经不复存在了一样。如果在擅自拆个精光之后,再让纳税人出一大笔钱,以“保护”的名义重建梁林故居,除了增加GDP和相关部门的文保拨款,其实毫无意义。梁林故居已经没法“保护”了,接下来梁林故居最大的关注价值其实是在于,它将会成为一个怎样的“榜样”?是被开发商作为成功的榜样大量复制,还是被相关部门作为失职的榜样督促履职?某种意义上,梁林故居的后续演绎,将直接影响到其他建筑文物的命运。

    从现在的境况来看,公众没法不感到悲哀。虽然《文物法》明确规定,文物建筑即便要迁移和拆除,也必须在征得公布政府和上一级文物部门的批准后才能进行;虽然明摆着梁林故居是被拆了,而且是在未曾报批的情况下借着春节悄悄拆了;但是,拆了就拆了,不仅没见到文保部门采取法律行动,甚至连文保部门的愤怒都没见到。相反,开发商擅自拆毁文物建筑,被文保部门解释成“为了紧急抢险”的“维修性拆除”。这不得不引人猜想:拆毁梁林故居虽未曾报批,但谁敢保证没在茅台酒和过年费中得到默许?

    面对梁林故居已成一片废墟的惨状,文保部门挤不出一句狠话、一滴眼泪,相反却像开发商的公关经理一样,为其想尽说辞粉饰罪行颠倒是非。于是,相关部门所谓“将要依法进行查处”,事实上早就加了一个定语:“包庇性”——“维修性拆除”的本质,正是“包庇性严查”。(舒圣祥)

 

华润集团的来历

  1938年夏,秦邦礼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到香港创办联和行(Liow&Co.),也就是华润的前身,当时联合行是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的下属机构,接受党中央的许多指示都是周恩来亲自书写的。
  1948年12月18日,联和行改名华润公司,正式向港英当局注册成立。据杨尚昆回忆录,“华”取自中华,“润”取自毛润之。
  1949年3月,周恩来、任弼时指示在香港的刘晓、钱之光将广大华行与华润公司合并,这是华润在建国前后进行的第一次机构重组。
  1952年,华润公司划归中央贸易部管辖,正式成为中国各进出口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

 

博雅散人发表于2012-01-30 08:56
分享到
  931次浏览/6个回复 
    背后
    在利益集团面前没有不敢干的事情!
    阿里山

    维修性拆除???以后会出现。。

    虚幻性建设?

    善意性偷窃?

    假设性忽悠??。。。。流汗

    单翅飞
    不怕狼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战友。敌人的攻打敌不过春风吹又生,愚蠢的战友是大堤里的白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