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一下上海和北京这2个房价最高、生活成本最大的特大城市,近期公布空气质量检测结果,你会发现,二者虽然均有自知之明地说自己的空气质量尚达不到“优”,但却都恬不知耻地说达到了“良”。果真是这样吗? 两地的环测部门之所以能够搞出这样“和谐”的数据,关键是它们有自说自话的话语权和自编自导的检测标准,也就是有着能够人为地过滤掉那些客观存在、却又严重影响空气质量的参数比如PM.25的权力。
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的缩写。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含量越高,空气污染越严重。
下图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010年9月公布的全球空气质量地图,主要展示2001-2006年世界各地PM2.5的平均密度。图中明确显示,全世界pm.25浓度最高的地方,是上海北京所在的华东华北地区。

那么,pm.25到底应该不应该列入上海北京的空气检测序列呢?我想,如果相关部门真的愿意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是应该马上列入的。
因为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而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虽然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排出体外,或者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但是,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仅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10大小,极不不容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疾病。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但是,如果环测部门真的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把PM2.5加入检测序列以后,中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将从现在的80%下降到20%以下。而伟大的上海和北京,肯定是远远达不到标准的!
为了“和谐”和GDP政绩,只好玩弄掩耳盗铃,自欺而且也欺人的把戏了。
由此可见,生活在上海北京的人们,除了巨额的物质成本、精神成本,还要再加上更加昂贵的健康成本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