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萌萌那篇关于户外的转帖时,突然想到了早前看过的一篇游记《穿越最后的茶马古道》。
因为主人公对支教的一些观点,写过一篇博,既然想到了,那就分享讨论一下呗,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主人公是深圳一位小姑娘,记录自己同三个GG风雨兼程七天走过的路。
舞鞋猜想,应该有很多很多有志向的女青年和舞鞋一样,有过支教的美好想法:找一个山清水秀的苗寨或者侗乡去支教,陶冶自己的文化气质,感受另一方水山的风情。
走川西的时候,在车上与同行的喵喵一路畅想支教,俩人谈得唾沫四溅、眉飞色舞,似乎一两年的支教生涯可以让自己的履历变得生动,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精彩,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可以让泱泱五千年中华文明和文化在深山野林里散发更神圣的光辉!
确实一直憧憬着!
转帖:
……
我和他们三个人是出发前两天才认识的,彼此缺乏了解,并不像他们一样是好几年的哥们。所以在他们的眼中我弱弱的外表代表着我弱弱的脑袋瓜,缺乏生活经验,不能吃苦不懂生活。他们甚至说,等我走不动了就背我走算了,反正我和包包差不多一样重。
没反驳,虽然我是没吃过什么苦但是也绝对不是他们所想象如千金小姐一般。只是心里对自己说,一定不要拖他们的后腿,就是爬也要爬回去。
我想义教,被他们几个好好讽刺和挖苦了一番。可能太多的人把义教想得既高尚又浪漫,可能他们以为我也是这样的一种人,是小女孩理想化的一种表现。
轮番轰炸,让我措手不及,才发现许多问题是我确实没有想到的。我的人生阅历还不能够让我真正理解到生活二字的含义。
问题一:去到偏远的山村,你一个女教师是不是让全村的男人都心猿意马,他们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白的女人,等你一年回来的时候,肚子大了都不知道是谁的。
我在听到问题的时候说实在不行了我就买避孕套啊,他们鄙视得耻笑我,你以为他们会用?
我有点寒~~~
问题二:外边世界对本地的冲击。用他们的话说“别因为你自己的私人愿望而去祸害本来宁静和谐的地方”
数码相机,笔记本,甚至到护肤品,卫生巾,这些已经是生活必需品的东西在要去义教的地方可能会引起许多骚动。激发了它们的欲望与渴望,还有不平衡感。青壮年急于走出山区,剩下的是老人小孩子,出去的不会再回来,文化在不断流失直到泯灭。
说实话,我呆不了一辈子,我匆匆一年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可是等我走了之后,那些孩子怎么办~~那已经开启的通往外界的道路由谁来引导~~~~
去做一个好人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人~~
坚持一年不难做到,难的是坚持一辈子在那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下~~~~
我知道自己做不到,我只是个普通人,我能做到的只有那么一点。既然不能坚持,还不如不要开始,不然就是不负责任。
问题三:我这样的生活阅历还不足以去应付那里的情况,也不足能够做一名老师。老师不仅仅需要的是文化,好的老师更要指引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重要的作用。
老木说: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每个人生下来都有自己的位置,不要试图去找不属于你自己的位置。
那么我,我属于哪里呢?我不知道,我回哪里去呢,我也不知道。我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因为我找不到归属。
接着余头给我洗脑,那句话和他当时认真的表情我终身难忘。
“这里的人如果看见生下来个像你这么样的,哭都要哭死了”
注解:本人比较瘦弱。他的意思是生我这样的不能干活不能种地,父母会哭死的。
我头一次发现在大自然在土地面前,我是这么没用。
……”
关于支教这是舞鞋看到的最直接、最现实的评价,现实的生活远比憧憬中的梦想残酷得多。
于是,关于支教仍然充满想象,但只是想象!
只不过现在不会再想去侗乡或者苗寨支教,而是想去西藏,一边在拉萨开个小店挣点钱,一边找个地儿教那里的孩子认汉字,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回一次拉萨收钱,这样是不是很好?想象呀,只是想象!
《穿越最后的茶马古道》游记链接:http://www.xici.net/b613980/d36315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