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驿站 ······

3362次浏览/81个回复 分享到 
晨一莲

单身者的强心剂

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忍不住贴到这里与各位单身朋友们分享。

我不是独身主义者,也非女权主义的粉丝,事实上,因为从小所受的教育,观念中有相当传统和保守的部分。但是,恢复单身一段时间以来,所感受到的种种压力,令我在看到这篇文章时,很有感慨。想到这里也有不少年龄各异的单身朋友,相信你们也承受了来自外界的各种有形无形的压力。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哪怕只是自我安慰。

 

http://baike.baidu.com/cms/s/singelife/index.html

 

 

“单身有很多种原因,不同的人肯定具体原因不一样,但是,我认为只要是自己选择的,就是好的,就是适合这个人的。我们可以预言,未来的单身者会越来越多,婚姻只将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

                                                                                                                  ——方刚,性与性别研究专家

 

 

 

为什么现代中国人喜欢单身或独居?

 

婚姻的脆弱,情感的无常,使一些人不敢轻易走入婚姻,或走入了又退出。但这不一定是坏事。异性恋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现代社会宽容度增加,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权理应受到足够的尊重,单身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可以是一种非常好的生活方式。

 

没有最好,只有适合你。长期以来,我们被文化建构得认为婚姻是最好的、理想的归宿,但这种建构在今天面临挑战。不要把光棍节当成一个悲凉的节日,为什么结婚就一定是唯一正确的、幸福的选择呢?不婚,单身,也可能是更幸福的选择。

   

如果我们认为,婚姻是人生中,特别是女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么单身的人便是需要被同情的,他们自己也应该为自己感到自怜。而如果我们认为,单身也是一种生活状态,离异带给我们的不一定是伤害而可能也是解脱甚至快乐的话,那么我们结婚的人,也许会羡慕单身者的幸福呢。

单身不是一种缺陷,它仅仅是一种生活状态。正如离婚不是一种丧失,它只是婚姻的一种结局。单身和离婚的人也并不需要都去同情,他们可以生活得很快乐。

我们可以预言,未来的单身者会越来越多,婚姻只将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甚至也许有一天(我这辈子是看不到了,但我坚信它会到来):婚姻是少数人的选择。

单身至少有这些好处:做事不需要和别人协商,可以我行我素,不必考虑另一个人的态度;不需要照顾别人,只需要照顾自己,省时省心省事;可以永远恋爱,一次又一次,一个又一个;在性上,不是享受TA,而是享受TA们;自己赚钱自己花;不用为离婚而焦虑。此外,也不用担心失恋、婚姻失败带来的“心碎综合症”。这种生理病痛,是最近由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的。人类在失恋时所说的“心碎”其实是由悲痛或震惊所引发的胸痛、憋气和呼吸短促等一些类似于心脏病的症状。负责研究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心脏专家亨特·钱皮恩解释,当遇到过量或突如其来的“情绪压力”时,身体会释出大量肾上腺素及其他化学物质,并流入血管。这些物质对心脏来说俨如毒素,会影响肌肉正常活动,或令毛细血管收缩,减弱心脏跳动能力,造成类似心脏病发的症状。

 

选择单身,每个人都可以补充很多理由。有得有失,重要的是看你想要什么。选择单身的人,想要的是自由。正如走入婚姻的人,想要的是安全感。自由与安全,是人们最渴望,也经常势不两立的一对冤家。随着人们独立性的增强,个体意识的增加,经济能力的增强,要自由的人会越来越多于要安全的人。

 

单身带来的自由远大于婚姻安全感,更令人身心愉悦

一个男人到了36岁,我们不会说一个男人是没人要的“剩男”,相反可能会成为真正的“齐天大圣”或“钻石王老五”。男人越老越值钱,这仍然体现着社会性别角色的不平等,这才是我们需要反思的。

 

警惕:千万不要把独居对心理的影响认为都是负面的。我个人认为,可以是正面的。有人会告诉我们说,人是群居动物,单身与独居者患孤独症风险更大。但是,人类的交流手段非常多,比如互联网便为我们提供了跨越时空的交谊方式。而且,交谊并不等于要结婚。单身带来的自由感,许多时候远远大于婚姻带来的安全感要更令我们身心愉悦。

 

当然,如果仍然生活在“婚姻霸权”之下,可能在一定时间内,感受到一定的心理压力。心理学家总结了维持单身要经过的四大时期:1、疏离期:过去有归属感的人群和地方,如今让你感觉是局外人,有些不自在,当朋友们都结婚之后,你没有伴了。 2、评估期:对自己处境,文化压力的评估,可能会带来自责,觉得失败。3、接纳期:知道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如何生活。 4、同化期:扫除一切压力、污名化,文化脚本无法影响自己,快乐地生活着。

 

要进入同化期,就要去除单身的污名。同样,我们的文化也要警惕,不要再不断制造对单身的污名。

说到污名,把“光棍节”描述为一个很悲情的节日,便是一种污名。它可以是一个象征着自由、机会与无限可能的节目。这便是去文化的压力。再比如,中国人习惯用来表示女性单身者的还有“ 剩女”这个词,同样是对单身的污名。中国语言中“剩”都是用来指称过时的、不好的、别人挑过的东西的。比如剩饭、剩菜之类,属于甩不掉的“ 尾货”。“剩女”,就是被男人挑剩下的,嫁不出去的女人。当我们使用“剩女”一词的时候,我们其实是以20出头就结婚的、异性恋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模式为最理想的人类生活模式为出发点的。当一个女人到了25岁还没有结婚,我们就开始为她们焦虑了。但是,她可能仅仅是一个不喜欢婚姻的女人。

 

一个男人到了36岁,我们不会说一个男人是没人要的“剩男”,相反可能会成为真正的“齐天大圣”或“钻石王老五”。男人越老越值钱,这仍然体现着社会性别角色的不平等。这才是我们需要反思的。无论一个女人是253545,还是85,她没有结婚,都只是“单身女人”,而不是什么“剩女”。当整个文化有这种意识之时,单身者便会更加快乐。

 

单身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应当“去压力化”

 

那种把爱情想象成浪漫、热烈、激情的地老天荒,在我看来,只是还不懂爱情的表现。通常,三十岁之后的人都不再会这样狭义地理解爱情了。【详细】

 

婚姻中有的,你都要有;婚姻中没有的,你也要有。这样,单身的你,又怎么可能不快乐呢?把单身接受为一种生活方式,不认为它比婚姻差,甚至比婚姻好。你就不会有文化压力。 有许多朋友,有自己的社交网络,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性生活,甚至,也可以有自己的孩子,单身也会非常充实。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认真地吃三餐,睡觉有规律,不要把单身的自由变成随意消熬自己身体健康的“自由”,单身的生活也会很有规律。

 

结语:享受单身带来的种种优势,忽略它必然相伴的一些弱势,清楚地知道结婚了也未必就没有这些弱势。当光棍节成为自由节的代名词之时,健康与快乐便在这里。

晨一莲发表于2012-11-12 18:25
分享到
  3362次浏览/81个回复 
    果然

    单身、婚姻都是一种状态,未必是选择。能享受则享受,实在不能忍受就下决心换一种状态,不能享受还能忍受就成为一种习惯吧。

    大头
    可以当做走出失恋阴影的办法 不是长久之计。等你体味到周围的冷清,孤枕难眠的时候,也会发现这还是有点谬论。。。
      晨一莲
      呲牙不是所有人都孤枕难眠,不过看来你是调皮
      幻海
      单身并不意味着孤单。实际上很多不选择婚姻的单身者,是有异性伴侣的。只是这种隐匿的关系,没有婚姻稳定、专一。 但也相对更自由。
      晨一莲

      憨笑单身的亚型很多。

       

      不过我想大头所指的是没有伴侣的单身吧——名符其实的“单身”

      米豆豆
      人生而孤寂,并非因为枕边有人与否,无论如何,找到自己人生的乐趣所在,长久并且有所落实,其它问题,随缘+积极,就是了
      晨一莲

      说得真好强

      只是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认识不到这些;总要经过一些事,并且拥有了相当的内心力量,才能够认识到并且面对这些微笑

    Ray
    找一个自己不爱的,相处不来的,还不如不要结婚,在我看来,结婚是要心甘情愿的共同的面对生活的那些琐碎,坚持总会有结果。
      Ray
      加油吧,还是想着生活的美好,才会更开心
      晨一莲
      微笑说得好,一样的世界,可以有两样的心情
    老民工

    按圣经“创世纪”,男女是一对一的关系开始,没有所谓由远古动物杂交关系而演变的过程,如联系最新科考研究,现存地球的人类是由智人这支由南非来的,地理位置基本和“创世纪”相符,,,

      晨一莲

      伟大的圣经……

       

      博雅散人

      调皮老民工弟兄好握手

       

      你的“神贴”我很爱看,没有想到您还对圣经有兴趣,我也有兴趣,看到您叙述的内容,来探讨一下:

       

      “如联系最新科考研究,现存地球的人类是由智人这支由南非来的,地理位置基本和“创世纪”相符,,”

      -----------------------------------------

      “人类是由智人这支由南非来的,”关于起源地点,科学界的观点也不一致。通过分析化石和DNA,现在比较有说服力的观点是认为人类起源于东非。

      -----------------------------------------

      “地理位置基本和“创世纪”相符”

      能否给点提示,有何具体证据能证明此论点。

      -----------------------------------------

      另外,年代也对不上

       

      根据《圣经 旧约》中的“摩西五经”(主要集中在创世记第五章)和《圣经 新约》中的“路加福音”、“启示录”中的家谱记载来推算:

      从创世到挪亚时代洪水共6023年

      创世是在主前11013年,也就是这一年造了人。据今(创世后)13024年。

       

      而智人最少要有20-17万的历史,走出非洲的时间也远远早于圣经“造人”的时间。

      老民工

      散人哥,感谢资料:

      1.您指正的更精确,目前科考主流认为现存人类是由“东非”的海岸线起源,记得还跟有一部影片!

      2.地理位置:“伊甸园”这是一个很难具体落实的地方,但范围可能是远古“犹太人”历史活动过的空间,也包括现今围绕在圣地‘耶路撒冷’大范围!但这也仅是小弟推论,事实上这题目在西方世界已探讨数千年了!

      3.年代:现在考古科技对年代的‘碳测’衰减判定其实是很不客观的,因为物质的衰减会因为环境的不同和取样的污染造成很大的误差,所以几百万,几亿,,等也仅供参考,随时会有新的数据出现,就像本族是以“龙”为图腾,但到底是不是“恐龙”还是后世臆想的,虽然本人根据商,战汉,当时留存的造型推测远古人应该看过恐龙,但如根据科考恐龙灭绝在6500万年前,而人类文明出现仅数千年,其间可有数千年的空窗啊?

      南无

      圣经是本好书,真正读懂他需要神的指引。咖啡

    来去从容
    胜利呲牙胜利
    多拉拉
    结婚、单身是并列的两种状态,不能说单身不好结婚就好,哪种状态都是可取的~强
    虫二
    完全扭论 不负责的人在会这样写哎 。
      晨一莲
      欢迎反方入场调皮
    南无

    抛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挣脱了道德,谁人都自由。

    婚姻是人类文明进化出来的结果,在母系和父系及更远古的时代,是没有婚姻关系存在的。那时候,人类的交配权和现在的猴子及河马类似,谁的健壮,聪慧,有威望,谁就拥有交配的选择权。

    所谓单身,是相对婚姻或者有固定伴侣和情侣的人来讲的。即便你不曾结婚,但你却有忠诚的精神伴侣或者固定的性交伙伴,那么你也不叫单身。

    幸福与否,和婚姻状态没有关系。

    文章说:

    单身带来的自由远大于婚姻安全感,更令人身心愉悦

    单身的自由是什么----随意?随心?随性?随便?。。。。

    做为人类,真正被道德禁锢的自由就是性自由。作者所畅想的单身的自由归根结底是对性的渴望和向往。

    试想:如果一对已婚的夫妇,物质丰富,心心相惜,性爱和谐,谁愿意过单身的生活。

    我认为:

    所谓自由就是处理好爱与性的关系,所谓幸福就是认清楚物质欲精神的关系。

    咖啡

      晨一莲

      大侠的理论学习完毕抱拳

       

       

      博雅散人

      果然是个有思想的户外驴。

       

      本人对下面的话很有兴趣

      “婚姻是人类文明进化出来的结果,在母系和父系及更远古的时代,是没有婚姻关系存在的。那时候,人类的交配权和现在的猴子及河马类似,谁的健壮,聪慧,有威望,谁就拥有交配的选择权。”

       

      谈谈个人想法

      下图总结了灵长类繁殖系统和形态特征的数据。比较数据表明,人类最初的家庭应该不是一夫多妻、或谁横谁先来独享式混乱交配。

      1),从性二型性来看,一雄多雌的哺乳类普遍具有明显的性二型性(例如,金丝猴雄性比雌性体型大一倍以上,海象雄性比雌性重8倍以上),人类男女的体型比例为1.1左右,明显低于一夫多妻物种的相左,而接近于一雄一雌的类型;

      2)人类男性也没有绚丽的体表色彩等特征,说明性选择和性竞争不如一雄多雌种类那样明显。

      3),人类睾丸大小35-50克(Hrdy and Whitten, 1987),睾丸与身体比例明显小于多夫多妻(混交)种类,而接近于一夫一妻型种类的。

      本人认为人类最初的繁殖模式应该基本上是一夫一妻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人类的男性生殖器比例(尤其是阴茎的大小)是所有灵长类动物中最大的,这暗示了人类家庭并不是严格的一夫一妻模式,而是存在一定的性竞争,即存在一定比例的婚外交配现象。

      源起人类的繁殖模式

       

      此观点的具体论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d5bb2701012pnp.html

       

      笨笨小昕
      强够专业,我一看那图片,我就笑了。
      幻海

      强有意思!

      晨一莲

      这居然也是您研究的领域啊!不是一般的“博”强

       

      微笑期待您的钢琴演奏视频

      幻海
      在您的博客里看到一位貌似德国大美女的照片,您夫人吗?阴险
      南无

      大哥好!拥抱咖啡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消息,说西方男人正流行“丰睾丸”!就像女人丰胸一样,男人也开始关注自己的性特征了!呲牙

      博雅散人

      调皮看的够仔细的,这个女孩是挺漂亮的,远观欣赏吧。再说鬼佬只可远视,不可近看,毛发太重,毛茸茸的。

       

      我家夫人是咱中国人,她在国外读的是理工类的博士,做过几年博士后研究,在某个专业领域她的水准比我高不止一个档次,可以做我的老师,她的老师是个著名学者,一个我很敬重的人。

      博雅散人

      说起来都很惭愧,以前我看人都是从人心与人性看,什么道德心性。。。之类的。

       

      后来读书知道的多了,就从灵长类动物的角度来看人的一些行为,也许把人看成一种动物,能得到更深的理解。

      幻海
      疑问你的人类学知识是她教的吗?
      博雅散人
      这方面我可以做他的老师。RS方面她比我强。
      幻海

      我没懂RS是什么,不过不问了。嘿嘿。

       

      我发现关系不错的夫妻之间都是这样的,在不同的方面相互是对方的老师,很大程度上会形成优势互补。

       

      我和我先生也类似,不过我们不是研究型的人。我在很多知识和策略方面是他的老师,而他在大部分具体事务的执行方面是我的老师。我比他点子多,他比我执行力强。

       

      但双方肯定都是有共同点的。比如你和你夫人都是研究型人才。而我的先生和我一样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比如他从来都不用看我的电脑屏幕,就知道我在干什么。哈哈哈。

      幻海

      说起来都很惭愧,以前我看人都是从人心与人性看,什么道德心性。。。之类的。

      后来读书知道的多了,就从灵长类动物的角度来看人的一些行为,也许把人看成一种动物,能得到更深的理解。

       

      ------------------------------------------

       

      其实我觉得人的进化,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一个是生理上的。就像你说的,通过读书和对动物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偏向于生理、物质层面上的知识。

       

      而同时,对人类这个存在的探讨,的确又存在另外一个层面,既心理与心灵。

       

      它们是从不同的层面解读这个世界和人类存在。我认为都需要被关注。就像我们永远都会看到事物的两个面,而不仅仅是一个面。宇宙间的一切,哪怕仅仅是最微小的粒子,都是由物质与意识共同构成。

       

      比如人类和灵长目动物之间最大的,也是本质的区别在于人脑结构。而大脑结构不同在于人脑有前额叶。前额叶为人类带来了与动物本质不同的心性。 当然为什么只有人类出现了前额叶,目前似乎仍是个巨大的谜。 所以世界范围内,无论何种文化,大家都一致认为额头挺阔的人更聪慧。

      晨一莲

      说起来都很惭愧,以前我看人都是从人心与人性看,什么道德心性。。。之类的。

      后来读书知道的多了,就从灵长类动物的角度来看人的一些行为,也许把人看成一种动物,能得到更深的理解。

       

      ------------------------------------------------------

       

      这也是我走过的路微笑

      博雅散人
      看来我们也是同路人握手
      博雅散人

      微笑很高兴看到你的高质量回复,很有内容。我也说说我的看法。

      有关“人脑有前额叶”的问题,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马原野有专门的研究课题,研究意识,认知过程的起源,演化及其脑机制,集中在啮齿类和非人灵长类猕猴的大脑前额叶认知功能的研究。

      大脑前额叶是位于灵长类动物和人大脑半球额部的一块皮层,这块皮层和灵长类高度发达的智力有明显的关系,被称为“脑中之脑”。

      为什么要从灵长类看人类?

      19世纪后半叶,在达尔文进化论的推动下,人类学者们开始思考人类社会是如何起源和进化的。追随考古人类学者的脚步,人们看到火山灰下掩埋的神秘足迹和100多万年前人类的骨骼化石。藉由这些古老部落的线索,考古学者们尝试重建祖先的社会形态。但是,由于化石里没有人类行为、社会关系和生态的直接证据,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仍然扑朔迷离。顺着文化人类学者的视线,人们注意到分散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原始部落,研究和比较这些原始部落的社会可能会展示出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然而,原始部落的社会各有不同,例如,非洲桑族人生活在父系一夫多妻的社会;尼泊尔帕洛族人和印度米纳罗人生活在一妻多夫的社会;加勒比海沿岸的人们盛行母亲家长制,社会里没有父亲的角色;中国汉族人则强调父亲的角色,形成父系大家族的社会。如今的人类社会不仅非常多样,而且明显受时代和文化的影响,未必能够反映出几十万年前初期人类的社会形态。

      20世纪上半叶,人类学者和生物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可以从人类的近亲猿猴类中寻找人类进化的答案。人与猿猴被统称为灵长类,灵长类是“众生之灵、众生之长”,包括360余种种类。其中人类代表了最进化的种类,而懒猴和眼镜猴等原猴类则代表了最初级的种类,维持了6500万年前早期灵长类的原型。

       

      各国学者对灵长类社会学的研究已经进行了长达60余年,就是希望通过研究猿猴的社会了解人类社会起源的背景和机制。

       

      猿猴也有社会吗?

      猿猴虽然不具有人类运用语言和政治的能力,但是他们的社会行为非常发达,具有非常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多样的社会结构。猿猴有着什么样的社会呢?其实猿猴社会的多样性一点也不亚于人类社会。

       

      我们常常讨论亚洲人、欧美人、非洲人的社会和行为差异,而这种讨论都仅仅局限在人类这一个物种。人类以外还有其他360余种灵长类,他们亦有着多样的社会关系和复杂的社会行为。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是人类的至亲与近邻,是人类的朋友。

       

      中国学者通过多年在秦岭进行金丝猴社会的研究,发现他们有许多类似于人类社会的东西,如“家庭”式的社会单元、单元间存在等级、单元内有“红杏出墙”者、雌性常常引起冲突等。

       

      猿猴如何形成多样的社会呢?在多姿多彩的灵长类社会中,为什么长臂猿一定要生活在一夫一妻的社会,为什么黑猩猩一定要生活在多夫多妻的社会呢?这些我们听起来都是非常有趣的科学话题。

      幻海

      握手谢谢您!这个回复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我最近正好在写一些人脑的前额叶与人的智力、情绪等关系的东西。 正需要学习关于前额叶方面的知识。

       

      引发我对前额叶问题的思考是因为,在我和人探讨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观点非常有趣,有人认为前额叶的出现,使得人类具有感知某种妙趣(happiness)的能力,而正是因为这种对 happiness 的感知,促使人类发展出了更高的智商(也许这种更高的智商可以被解释成更先进的社会行为能力,更精妙的语言能力,语言中枢不在前额叶,语言不是人类所特有的,但人类的语言最精确)。 而这种对 happiness 的感知,动物是缺乏的。

       

      所以人类表现出了更高的宗教性。 但我了解过一些宗教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看研究应该是其它灵长类动物也有宗教性的表现。猴子也有类似宗教仪式的社会行为,但和人类的宗教性还是有本质区别。生理上的原因,应该是前额叶不如人类发达。

       

      在其他的文化中,比如古印度,额头的眉心部位,被认为是开启智慧的地方。也许和前额叶有关。

    爱雪的小白
    写得真好~
      晨一莲
      可惜作者不是我调皮
    米豆豆

    文中称光棍节为自由节,呵,这一论点新鲜有趣,无论如何,保持热情与长久的愉悦是重要的。

     

    当家庭在健全与健康二者中不能两全时,我们选择后者。

      晨一莲
      是的,人的身心,皆以健康为重。
    豆汁儿

    是决定 是选择 是态度~。

    这次的头像超赞的说~

      晨一莲

      铿锵的语言强

      谢谢豆汁儿夸奖,你的头像越来越精彩微笑

    尚云儿
    微笑
      晨一莲
      好可爱的头像微笑
    一辉

    很喜欢你的论事风格,以后会常来看!
      晨一莲
      谢谢鼓励,不过这篇文章可不是我写的调皮
      一辉
      哈哈哈 那也不错啊 认识一位新朋友呢!胜利
    一辉
    抱拳
    单翅飞
    一个完整的家庭,磕磕碰碰不失相互关心的伴侣,儿女绕膝、成长的感动,是一个人无法体会到的。

    选择单身,是自私的,缺乏包容心的。就算很有爱心,那也是业余爱好。

    被单身,是靠“我”还是靠“TA”间的惶惑。


      晨一莲
      欢迎不同见解微笑
      单翅飞
      业余爱好的爱心也是值得肯定的
    幻海
    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好评判。
    老民工

    也许事情办了才会遗憾,在不知不觉的那天开始,婚姻生活像天天心口上被插刀,直到麻木不再挣扎了,,,  呲牙

      晨一莲
      憨笑有些弯路总要走的,有些跤总要摔的,经历过,才会更透彻
    月儿迢迢

    可惜很多时候,单身也是一种被选择的结果

      晨一莲
      微笑即便如此,“享受单身带来的种种优势,忽略它必然相伴的一些弱势,清楚地知道结婚了也未必就没有这些弱势”
    cat
    非常好的文章,这样婚姻的质量也会更高,要不到处都是不满的人,觉得自己的生命是被别人浪费的,一生都没有为自己好好的活过,人是应该付责任,但这个责任应该是自己愿意付的而不是别人强加的
    一直走
    顶贴。
      晨一莲
      微笑多谢老师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