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茶馆旅行 ······

2549次浏览/42个回复 分享到 
晓风
外发展,不应该谈“商”色变,国外及众多高端路线,离开了商业性质,仅凭个人能力,户外将走向死亡。
非商业活动:
优点: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在于,你没有被赚取更多的钱,你花了很少的钱一样进行了旅行。
缺点:出现任何事故,自己承担,及时死了一个或是几个也是白死,因为没人赚你的钱,也就没人会为你的伤亡买单。

商业活动:
优点:责任明确,一旦参加商业活动,即使是有免责条款,因为组织者从中赚取了利润,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法律不会因为免责条款就免除相应连带责任。
缺点:让参加人员付出了更多的金钱。

就我个人而言,开始户外钱两年,分不清商业与非商业,什么活动都参加,两年后,我熟悉了这个圈子,知道了商业与非商业,厌恶了挂羊头卖狗肉的人,明明赚取队员钱,却标榜为非商业(我想这是众人排斥商业的原因之所在)。为此,我淡出了户外,没事三五好友山间小聚。近两年,我再次出现在各类活动中,想要做的是,将自己活动标示明明白白。

我们不要每次户外事件后就出来一堆的事后诸葛亮,我们事后讨论再多的孰是孰非,就能改写吗?很多人说我们要为后来人警示,我们要为后来人提醒,试问诸位看客,有几个人不是亲身经历后,才知道退却,仅仅因为曾经出现过的事件而让你停止脚步?

与其大家讨论那么多的孰是孰非,不如出来几位资深老驴,为大家讲解如何挖雪洞、如何取火、那些装备是哪个季节必备物品、户外装备的如何利用等等等等。

本帖只是说说心里话,不回复作答任何疑问,哈哈,免得又是一场口水战。
晓风发表于2012-12-25 11:10
分享到
  2549次浏览/42个回复 
    精灵公子

    我觉得户外活动也好,还是户外平台也好,都有一定的操作模式在进行,有一些逐渐演变成商业队也是无可厚非的;只是在成为商业性后,就该有商业性该负担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还是商业性的赚钱,用非商业性的管理!

      Candy 糖果
      嗯 很对 赞成此观点
      小史
      高,实在是高强鼓掌
    曹奕
    如果说“商业”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使剑的人。它能伤人,亦能救人,看用它的所为何人。
    一直走
    我们不能在户外再搞文革,搞成宁要公益活动的草,也不要商业活动的苗那种极端局面。户外活动要健康发展,商业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问题只在逐步规范。主张公益性的人不妨坚持自己的理念继续为公众服务,但也要注意法制化如明确彼此职责、商业化如购买保险这些问题。但是,一定要给商业活动留有空间。因为这件事的背后有人群的需要通过社会交换来实现从而推动社会生活前进的重要道理。
    星空

    嗯,非常同意晓风的观点。我也有几个观点分享一下:

     

    1、政府管理及法律制约

    户外运动商业化是未来户外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如何管控好这些商业运营户外企业是目前政府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目前就我国的情况来看,这个市场极其混乱,既无具体的管理部门、管理规范也无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监管。所谓什么样的市场最容易赚钱?那就是乱而没有标准。目前我国的户外运动正好符合了这样的市场规律,所以给了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队伍非常好的机会。

     

    2、关于户外运动商业化(我就畅想一下)

          我个人支持真正的商业化,所谓真正的在我理解有以下几点:

    • 有国家承认的营业执照,也就是你需要具有可以经营商业户外运动的的资格(当然,这个资格还需要具体的国家标准,一定是国家强制标准,而不是行业标准)
    • 企业的领队资格认证(分级别,可按照海拔及难度的不同分级,不可一概而论)
    • 有完善的装备和应急预案(这个也得是标准的)
    • 必须上保险(包括交通、人身等等吧)不是太懂,仅仅列举
    • 具体的服务条款和义务(明确甲乙双方的责任)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吧,既然是商业化,作为消费者支付了费用就应该得到等值的服务,这才是正常的商业模式,并且从拼价钱到拼服务、拼品质。

     

    3、事故过后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

          在这里我首先要特别感谢那些静下心来分析问题,总结经验的朋友,风若隐在事故后组织讨论了要如何求生的方法,这对于没有冬季登山经验的人非常有用并且值得借鉴,同时我看到在微博上孙斌给出了风寒效应的图表,这也是让我们弥补知识的有效途径。一次事故,我们通过反思、通过讨论,总结出经验是最重要的,为的是今后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

          而对于谩骂和指责,我能理解你们的心情,但对于事情的处理解决和经验的总结毫无意义,并且极有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你想想不到的伤害。没有在现场,我们谁都没有权利去指责别人,我们需要做的是提升自己。

     

    最后向遇难的驴友及其家人致以深深的慰问!

     

     

      对家
      举双手赞成星空的观点。户外可以商业,而且确有其必要性。但既然是商业,就不能随随便便一个人发起所谓的商业活动。商业活动要有正规的公司,要有商业保险,要有认证的领队,更要有严格的风险管控和组织方式。
      老钱
      千万不要相信什么执照,那只会扼杀这个运动,绝不是危言耸听。自由市场发展下去会形成品牌队伍,那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一纸执照其实是不能证明其能力和责任心的,用这个来追究责任只会一方面使这个运动再无老实人敢组织,另一方面给了胆大心黑的领队更大的利润空间。
      星空
      钱老爷,我的重点在规范化的标准,必须有一个具体的部门来进行具体的监督和管理。
      老钱
      教育部门监管学校,于是我们上学难,教学质量差;卫生部门监管医院,于是我们就医难,医疗质量差;铁道部门监管铁路,于是我们坐火车难,服务质量差。。。。懂了吗?一个不对自己行为后果负责的部门,是不可能管好一个行业的。
      星空

      这是痛啊,国人的痛!

      老钱
      国人的思维总觉得大家的事情需要某部门来管,他们也是一直在管这管那,结果大家都看到了,那儿成了某些人寻租的乐园。其实绝大多数的事情是不需要管的,不管的、信息透明的市场下,市场主体在竞争中就会注意自己的声誉,因为声誉是他们竞争最有力的武器,消费者的注意力也会转移到他们的声誉上来,因为那是评价他们的最重要的标准,信誉机制自然就建立起来了。目前行政垄断不严重的行业都有类似的情况,比如现在的农夫山泉最受大家欢迎,俺原来做过的一家公司也是靠这一点做到了国内老大。
      行胜

      比较认同星空说的“重点在标准的规范化”。规范化和是否需要某部门来管我觉得不完全是一个概念,“某部门”是直接参与经营,还是类似行业协会那样只负责制定行业标准和审查考核资格也有很大不同。我觉得行业协会可能是个比较理想的方式,但是在现阶段,不太可能有一个“某部门”来“管”,因为户外这一块,即便是取消AA制全部走ZF管控下的商业路线,蛋糕还是太小,风险又大,况且现在出了事是针对领队和网站,“管”了以后,管理部门要担责。所以问题的焦点应该是规范化产生的推动力来自于哪里,推动主体是谁?恐怕目前还是要靠民间自发进行组织推动。

       

      谈谈需要做的:

        1.分级制度 :需要将领队、公司、户外路线进行分级,不同层级的领队、公司、对应不同层级的路线。需要注意此分级是以控制风险为目的,以领队和公司的经验能力为基础进行的分级,而不是像某野那样的出于利益分配的分级。

        2.领队资格 :领队资格亟待标准化,这点应该所有人都会认同。为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需要建立对领队的培训、资格认证、定期考核机制。

        3.公司资格 :大致同上。

        4.经验和知识整理和传播:户外知识和经验需要一个标准的固化载体和传播渠道,很多人面临问题只有靠百度和论坛,然后自己拼凑零散的资料,如果有一个标准化同时不断更新的资料库(具体形式需探讨),能够在户外路线分级的基础上,从季节、装备、应急预案、事故、注意事项等多方面进行说明和讲解,并辅以一定的推广手段,应该会有很好的效果。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