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茶馆 ······

7689次浏览/185个回复 分享到 
幻海

[转]为什么当年打不过日本?by 马勇

为什么当年打不过日本

—— 也谈影视抗战与抗战影视

 

文 马勇

 


 

(美国记者镜头下的国民党军队,图片来自网络)

 

 

几十年来,我们在抗战宣传上可能都有很大的偏差。最近一些影视剧中出现这些比较荒唐的情节,主要不是兵力问题,而是电视剧在价值观上面出了问题。作为战胜国,中国的胜利并不那么轻巧,不是绝对的压倒优势的胜利。过去很多年前有人描述这个胜利为“惨胜”,比较形象、准确地表达了中国胜利的真实情形。

 

那么,今天我们去写抗战的影视以及其他文艺作品时,作为中国人,最应该反省的究竟是什么?是一直这样宣扬不存在的或者说是非常特例的徒手厮杀,用血肉之躯、大刀长矛与现代化装备对阵,还是去反省为什么一个如此巨大的大国对付不了日本这样一个小国?为什么日本能够举国一致对付中国,而中国四分五裂,各想各的事情呢?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1937年战争爆发时,日本人口不过6000万,即便加上其殖民地台湾、朝鲜,日本的人口总数也不会超过一个亿。而中国人口总数在1937年不低于四亿五千万,为日本的六倍还要多。至于能够动员的军队,战争初期,日本可供使用的军事力量450万人左右。中国的军事力量,属于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的正规军为200多万人。至于不属于中央政府直接调遣的地方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还有很多。

 

也就是说,日本的400多万要保卫本土、台湾、朝鲜,还有“满洲国”,真正与中国军队正面作战的,最多与中国可使用的力量相当。那么,为什么中国军队打得那么艰难,除正面战场的几次大规模战役值得中国军人引以为自豪外,其他的战役近乎望风而逃一溃千里?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作家、历史学家,如果为了中国的未来,应该在这方面多反思、多反省,看看问题在哪里。

 

另外,一切文学化的东西,要有生命有价值,都应该在人性的挖掘、刻画上下工夫,要写出真实的人性,而不是政治性。要描写中国人在战争状态下最微妙的各种心理活动,比如写汉奸,不是简单地说他为日本人做事,而是应该从心理的层面揭示他为什么要给日本人做事。这方面有很多值得反省的空间。不是批判国民性,而是描写国民性,只有弄清真实的国民性,才能弄清那场战争的真相,才有未来。

 

一盘散沙的中国当然不足以言抵抗,言胜利,但中国的作家、历史学家应该研究和描写——什么让中国人一盘散沙?真正的反省是内省,而不是嘲弄对手,不是阿Q的胜利。

 

比如中日合拍的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就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那场战争带给两国、带给社会、带给每一个具体的人的灾难。还有人作为人的本性。人并不都是具有政治性的物种,人首先具有的是人性。揭示人性,描写人性,是文艺作品永恒的主题。战争没有真正的胜利者,文艺作品要揭示战争没有赢家,对于一切参与者都有伤害,要有反对一切战争的人类底线,要相信人类应该有能力阻止战争,维护和平。

 

假如我们仔细阅读史料,我们还会发现,战争中的交战双方并非视若仇雠,见面就眼红,就开枪。《蒋梦麟回忆录》中描述他与日本友人在战争爆发前的交往、交谈,历历在目,令人悲伤,几十年后都能感觉到那个时代从友人变成敌人的无奈。小人物,个人,老百姓,没有办法阻止战争,但没有一个人期待战争,向往战争。文艺作品应该在这些方面下工夫。

 

此外,日本当时的国家动员其实比中国要强得多。因为日本内部没有发生分裂。中国从1928年开始,南方是统一了北方,成立了统一的中华民国。但是1928年开始,也就在统一的一刹那,张作霖被炸死之后,中国实际上陷入到另外一种特殊的分裂的困境当中。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一发生,“满洲国”成立,日本在“满洲国”的驻军,叫“关东军”。这是日本军力的第一部分。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又有一个“中国派遣军”,专门到中国关内来打。日本在中国军力最多的时候,不到200万人。不到200万人还包括台湾的兵力。其实当年日本把台湾算作本土,因为1895年台湾就割让给日本了。等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它又往南洋派遣部队,有南洋军团。

 

日本动员军力最高的时候,现在看到的资料说可能差不多700万人。700万人其实是遍布整个南太平洋地区,整个亚洲。中、美、英盟国到缅甸去打,实际上打的也是日本。德国和意大利并没有因为轴心国而到亚洲来,所有在亚洲打其实打的都是日本。

 

中国的军力,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这两个都是抗日的部队。不抵抗还有“满洲国”的中国军人,还有北平的中国军人,都加起来的话,中国战争动员的力量远远大于日本不知多少倍。我说的是军人,不是讲包括影视作品里地道战、地雷战的民兵。从军力的对比上来,中国和日本,可想而知差别有多大。抗日战争时期的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这些都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争,没有涉及到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即国民党国军的正面抵抗,打得最优秀的就是台儿庄战役(编者注:即国民党说的徐州会战),另外就是武汉保卫战。这些战役都打得非常惨烈,而且中国军队打得也确实很顽强,很了不得,但是我们的影视没有去表现这些东西。因为我们把它看做是国民党的军队。

 

我们史学界多年来,都说那是中国军队。在讲抗日战争问题上,不应该再讲党派,应该讲的就是“中国军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抵抗,是非常不得了的。共产党是敌后抵抗。当然我们研究历史的也承认,共产党的敌后抵抗对整个战局至关重要。但是不能够无视国民党领导的正规军队的战争。

 

从长城抗战开始,一直往南,一路退一路打,一直打到1943年,仍然是国民党的正规军在抵抗。当然国民党正规军这种说法也不对,其实还是中国军队。中国军队早期装备都是国产的,也进口了一些德国的装备。整体而言,由于1927年到1937年黄金十年的准备,中国的军事工业在这过程当中也有相当发展。军备也不是很次,也不是像电视剧里讲的都什么大刀长矛,不是这样的。

 

等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那更不得了。中国军队的装备,包括共产党的装备,都有美式装备,美国人一下子给中国提供了很多汽车、装甲车,不像很多影视当中那样差。我认为装备差别不是构成中日之间战力差别的原因。

 

中国的影视编剧都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的军队就是全面投降,就是撤退、不抵抗。“九一八事变”撤退得还有道理可讲。卢沟桥事变打得也不错。为什么等战争进展到相持阶段,就是日军大规模进攻之后,中国也没办法反击,没办法反攻?进入相持阶段之后,中国的军队就不行了?

 

中国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法跟日本打,就只能内部摩擦。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军队摩擦,共产党和伪军的军队摩擦,在这个情况下,中国的影视编剧、中国的历史研究者就应该反省,为什么中国人在这时候不是一致对外,而是内讧?不是敌人太强大,是我们自己太不强大了。这大概就是中国国民性当中最大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是政党的原因。

 

 



幻海发表于2013-05-22 15:15
分享到
  7689次浏览/185个回复 
    老民工
    内战状态下谁都打不过的,, 
    鬼娃
    独到的见解 真是不敢恭维 看的很是透彻啊 学习了 深思了,。。。
    褔山

    其实对抗战有深入分析研究的无不猜测马勇不是在说,有人在一线和日本人拼刺刀,有人却在后面抢夺地盘。国情体制决定了中国的历史是为政治服务的,拍出那些荒诞的东西也就不算什么奇怪的事了。马勇的视觉颇为独特和犀利,比如他对鸦片战争的解读就不能不让人折服:贸易的失衡而导致资本入侵,而枪炮只不过是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点不太明白的是,在当下主流历史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颠覆性的,如此怎不受约束?

    紫龙

    即使有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得看由谁来掌控;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当年GMD正面战场的激战是很惨烈的,GCD敌后游击战是互助的!

     

    很多并不是如今教科书里写的那样~

     

    历史是胜利者写的~~

     

     当年奋战的中国军民~万岁~~~

     

     

     

     

     

      孤剑

      同意你的观点!个人觉得GMD军队在正面的抵抗是奠定胜利的基础!

    小史
    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当时邮电部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共计8枚,其中只有一枚是“敌后游击战”。其余都是国民党打的大战役。据说这套邮票在台湾很值钱。还说什么呢?!握手
      彭亦飞
      强抗日战争,当然国民党是主力了。如果不是苏联,老蒋不会败走台湾……毛某人第一感谢小日本,第二感谢苏联!
    阿里山

    我在中国看到的是,慢慢的,渐渐的,国民党抗日的历史得到比较正面的肯定,而不是忽略。

    其实,历史就是历史,你再忽略,别人还是会记得的。

    忽略的结果就是空白,空白的历史别人更有兴趣。

    我赞同:不管怎么样,都是中国人在抗战!

      一直走
      1. 我赞同:不管怎么样,都是中国人在抗战!

       

      是的。

    博爱
    哈哈,我个人认为当时国民党采取的战略方针是正确的,也就是以空间换时间。
    老顽童

    这是什么时候说的写的?典型的马后P!我早被当今抗日剧气死笑死100次了。

    我觉得,中国的历史学家和研究历史的非家之家,应该在一切可能场合宣传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而不是等影视作家污染完之后再治理。电视台也应该主动给予支持,少点海选和作秀节目。

    同样,很多很多的行业和领域,那么多的问题,都是这个道理。

     

    当然,亡羊补牢,总比望狼兴叹的好!所以,还是感谢胖妞提供这篇文字。抱拳

     

      @葛天氏

      每每汉族政权被打败的时候,其实输给的不是异族,而是自己。其实有很多优秀的战役,文中提到的台儿庄战役,伟大之处是当时国军各派实现首次协作抵抗日本,有桂系、川军、西北军等。武汉会战也比较惨烈。其实还有更重要的战役比如长沙会战,打了四次,历史古城成为一片焦土。还有昆仑关战役,以及后来的滇缅战役。

       

      战争爆发初期,我们不能用人数来衡量战争的决定因素,其实在战争初期,中国的钢材产量不足日本的十分之一。所以我不是太同意文中所说的一盘散沙导致的初期被动。战争素质差距太大。蒋公以空间换时间,我觉得是很清醒的认识,花园口决堤,使华北的黄泛区变成一片汪洋,确实阻碍了日本南下的进程。战争初期的撤退和敦刻尔克撤退有类似之处,保留了有生力量。

       

      我也觉得悲哀,每次一提抗日,就是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没有别的了。其实抗日不应该分派系的,大家都是中国人。

      老顽童

      不知道当初有没有档案,那些档案保存下来没,何时解密,解密了是否能查到。

      个人臆测:一为无奈,二为故意。

      无奈者:当时中国大部只是表面统一,但委员长的军令、政令是否有效;战争储备和物质基础(尤其是日本占领东北、华北后,以战养战、以中养日-----这点被《论持久战》忽略掉了);

      故意者:我不知道之前国民政府财政有多少来自北方军阀区,军阀们对中央政府有多大贡献,蒋是否是坐山观虎斗?

       

      幻海
      你的问题提得好啊。 我琢磨着把你的这些问题发个邮件给马勇,我也想看看马勇怎么回复。
      幻海


      马勇这文章5月初写的吧,发表在腾讯大家专栏上的。 其实这篇文章本身就有点“娱乐”性,因为是针对于近期网络上热议的抗日剧中的笑话而写的。

       

      近期在网络上有网友调侃说有手撕鸡,手撕包菜,手撕日本鬼子……

    hover333
    作者数字运用不错, 但对历史,军事,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的了解不敢恭维 。
      幻海

      作者是社科院近代史所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专员,他对近代历史、军事和国内外形势的了解不会比一个普通网友更差。马勇本身是那种有能力、有条件直接接触未解密档案的历史学家。

       

      这篇文章,他是对这个泛娱乐时代,抗日剧应该体现真实的历史,也包括作为历史学家的自己,还有哪些方面值得反思的观点。

      hover333
      作为社科院近代史所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专家, 掌握的历史资料比咱普通网友多那是必然的。不过以作者的背景,在文章中仅通过数字的简单对比,就得出 应该反思“不一致对外,而是内讧?不是敌人太强大, 是我们太不强大了, 这大概就是中国国民性当中最大的问题” 的结论未免草率。作者会不知道是当时那个政府自己的原因?外敌入侵,国土沦丧之际,不有效组织抵抗,反而百般阻挠抵抗。 自己的国民自发组织军队抵抗,政府还派人还分化瓦解甚至派军队胁迫瓦解这种抵抗。  同样的国民,抗战胜利后5年就能在朝鲜面对更为强大的美军从鸭绿江打到38线, 难得只是解决了内讧问题
      杜丘
      嗯嗯。听砖家不如自己看史料。这段历史已涂抹不清了,改编历史,打造神像。
      向抵御外侮的军人、民众和各种正义人士致敬!
      edon

      hover说的好,这样的社科院近代史所近代史研究人员就这水平?我看不是水平问题,是立场问题,是屁股问题。

       

       

    幻海
    up~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