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茶馆 ······

2590次浏览/56个回复 分享到 
一直走

转帖——别培养高学历的野蛮人




来源 | 解放日报
文 | 鲍鹏山

      常有人说我的演讲很有激情,可是今天我听了前面两位嘉宾的演讲,我觉得自己被秒杀了。(全场大笑)尚老师、许院长他们的激情,来自对文化的热爱。文化确实是一个能够激发我们感情的崇高东西,它和知识是不一样的。一个有文化的人,你会发现他的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他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富有激情、情怀,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和诗意的眼光。可是今天,我们从中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更多的是在教知识、技术、专业,唯独缺少文化。我们培养了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多高学历的野蛮人,他们是冷冰冰的。
     有句很有名的话:知识就是力量。中国人耳熟能详,而且对它很是认同。从历史上看,1840年以后,中国面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堪一击,于是得出一个结论: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落后,就是指科学技术的落后。从现实上看,如果今天我们不能用知识很好地答出一份标准化试卷,可能就读不了好大学、好专业,找不到好工作,以更好地满足自己物质的欲望。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现实压力,我们都知道知识太重要了。但是我今天要对大家讲的是,尽管知识确实重要,但知识也有局限性。

这根胡萝卜把他一辈子都拴死了
        
      首先,知识是无限的。什么叫知识?知识是对这个世界所有事实的认知。既然世界是无限的,那么知识也是无限的,可悲剧的是人生是有限的。庄子就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世界是无限的,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世界所包含的无限知识,那我们的人生就会废掉。
       当知识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举个例子,曾有一家报社搞国学知识竞赛,找了一批专家出了一套国学题目。题目出完后,编辑想让我审一下。我看了5分钟,对它的判断就是6个字:无趣、无聊、无用。比如有一道题目问:在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的宦官是可以娶妻的?(全场笑)这是非常严肃的知识。如果你专门研究宦官,把他们的生存状况、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作用都搞明白,你将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专家。可是假如你的主要精力不在此,这样的知识碎片,对你一点用处都没有。
      还有一道题目:胡萝卜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如果你能把它变成系统的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它是有意义的。但是假如一个人并没有这样的意愿和目标,他只知道胡萝卜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这样的知识对他不仅没用,还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他知道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答案,心里一阵窃喜,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牛的人,并且他特别想让别人知道这一点。于是,他天天等着别人提问,以期收获别人的敬佩。为了等到这一天,他可能每次和朋友吃饭的时候都点胡萝卜,(全场笑)别人吃得很香,他却只等着一个问题。这根胡萝卜把他一辈子都拴死了。

有不少人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

        德国哲学家尼采写过一篇文章叫《我为什么这么聪明》。他的结论就一句话: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有一次我坐出租车,司机正在收听一档知识竞赛节目。节目中,主持人放了5个音乐片断,每个片断几秒钟,随后提问:这5个音乐片断,有2个片断属于同一首歌,你们谁知道?一个小伙子抢答说他知道,并且回答正确。紧接着第二个问题是:其中有2首歌出自同一张音乐专辑,你知道吗?这时我紧张了,我怕他知道。他不知道,说明他还是正常人,如果他知道,他这一辈子可能就废了。但是没想到他真知道。(全场笑)这时我让司机把收音机关掉。司机吓一跳,问为什么?我说:“它在侮辱我们的智商,并且在误导我们生命的流向。”
       这就叫无用的知识,生活中有太多这样无用的知识。比如,很多人关心某个明星喜欢的颜色是什么,星座是什么,结了几次婚,又离了几次婚。当一个人把精力花在这些地方时,他可能获得了知识,并且在饭桌上能与人聊天,但他会变得特别琐碎。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警惕知识》。主要观点就是,我们的生命本来就不可能占有无限的知识。更可悲的是,无聊的知识会让人生变得无聊,琐碎的知识会让人格变得琐碎,甚至猥琐。
       孔子的学生子夏早就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但是“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即使是胡萝卜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这样的知识,你可以拿来吹吹牛,但如果你老是把认知集中在这种信息上,你的一生肯定不会有什么成就。你用琐碎的知识把人生变成了碎片,所以君子不为。
      荀子曾提出过对知识的鉴别。他说有些知识是无聊的、无用的、无趣的,这样的知识荀子有一个判断,叫“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你知道了这样的知识,并不能够因此成为君子,你不知道这个知识也不会因此成为小人。有的知识对你的人生,一分都没加,又何必耗费精力和时间呢?但是在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人专心致志、兴高采烈、兴趣盎然地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

实际上,在知识之外有一种更重要的东西
      
      《列子》里面有篇文章叫《两小儿辩日》,在座的都读过。两个小孩辩论说,太阳早晨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离我们近。两个人都有根据,说早晨近是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大;说中午近是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热。
       孔子活得真有压力,他几乎是那时候的“谷歌”和“百度”,大家有什么问题都跑去问他。两个小儿问孔子,但孔子没法判断。于是作者就借小孩的口吻讽刺孔子:“谁说你知识多?”作者大概是想,只要否定孔子的知识多,那就否定了孔子的价值。
        这个思路显然是错误的。在人生知识的考场上,谁能站到最后?我今天跟大家打个赌,我可以出一套100分的知识类题目,每道都有标准答案,但我能让在座所有人都得零分。反过来,你们也可以给我出100分的知识类题目,让我一分都得不到。比如,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出过一道题,老师对学生提一个要求:“你现在问我一个问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要我回答不出来,第二是你必须要
有标准答案。”很多人说这个题目太雷人了,可我就觉得出得很好。因为它告诉我们,在知识的考场上,没有人可以站到最后。有一个聪明的学生马上问:“老师,你知道我祖父的名字吗?”(全场笑)
      我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给大家出题,不需要费劲,就能让大家都得零分。你们知道我祖父的名字吗?知道我祖母的名字吗?知道我祖父的二大爷的名字吗?在座的谁能答出来,今晚我请客。(全场笑)可见,知识可以把任何一个人打倒。
     如果要算知识的总量,我相信今天在座的人,你们的知识总量都超过孔子。比如说,我可以出计算机、物理、英语、数学之类的题目,孔子肯定答不过你们。但我们就比孔子的境界高吗?这就要思考另一个问题了:决定孔子境界的不是知识的总量,而是另外一种东西。孔子自己早就说过:“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我有知识吗?不,没有。苏格拉底也曾经说:“我比别人多知道的那一点,就是我知道自己是无知的。”他们说这些不是谦虚,只不过说出了一种真相。面对世界的无限,我们短暂生命里的知识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应该允许自己的无知,也应该宽容别人的无知。
      你看我不顺眼,给我出一道数学题。我为了防备下一次再有人给我出数学题,于是我天天学数学,学了10年以后,解放日报文化讲坛大概已经到6800期了,我终于有勇气上台演讲,突然又有人说:“鲍老师,我这有一套物理题。”(全场笑)         你不会这样干,对不对?因为你们会宽容我的无知,我们也会宽容他人的无知,但是有种情况是不能宽容的,那是什么呢?没有良知。
 
没有知识可以被宽容,没有良知不可以被宽容
       
     我们遇到标准化的试卷,回答不好没有问题,但是涉及良知判断、是非判断、善恶美丑判断,如果出了问题,那就是大问题。
      我讲一个故事。有一位父亲发现15岁的女儿不在家,留下一封信,上面写着:“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天我和兰迪私奔了。兰迪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身上刺了各种花纹,只有42岁,并不老,对不对?我将和他住到森林里去,当然,不只是我和他两个人,兰迪还有另外几个女人,可是我并不介意。我们将会种植大麻,除了自己抽,还可以卖给朋友。我还希望我们在那个地方生很多孩子。在这个过程里,也希望医学技术可以有很大的进步,这样兰迪的艾滋病可以治好。”
       父亲读到这里,已经崩溃了。然而,他发现最下面还有一句话:“未完,请看背面。”
     背面是这样写的:“爸爸,那一页所说的都不是真的。真相是我在隔壁同学家里,期中考试的试卷放在抽屉里,你打开后签上字。我之所以写这封信,就是告诉你,世界上有比试卷没答好更糟糕的事情。你现在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我可以安全回家了。”(全场大笑)
      这封信说明,一个人在知识的试卷上可以犯错,甚至不止一次犯错,一辈子犯错,我们到老了都是无知的。但是在良知问题上,可能犯一次错,我们就万劫不复了。所以,比事实判断更重要的是价值判断。事实判断,我们做不到什么都懂,但是做人要有良知,要有价值判断力,这一点还是应该尽量做到的。
      今天中国社会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判断力。中国教育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文化素养。比如,为了抵制日货,很多年轻人走到大街上砸同胞的车,甚至伤害同胞的身体。他们带着一腔热血,以为在爱国,但实际上却是在“碍国”。
       为什么一个带着良好爱国热情的人,会去做妨碍国家、损伤中国人形象的事?他们缺少的是什么呢?良知。
       知识就是力量,但我要告诉大家,良知才是方向。我们常常说落后就要挨打,我还要告诉大家,野蛮也会招打。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全场鼓掌)
一直走发表于2015-05-01 16:33
分享到
  2590次浏览/56个回复 
    一直走
    实际上,在知识之外有一种更重要的东西。
      一直走
      这就是价值判断。
    Q蜂鸟Q
    通篇没有看完,但是感觉这篇文章说的好像没什么意义,哗宠取宠,不值一驳。
    通篇就两个观点:1、知识碎片没有用。2、良知比知识重要。
    有点贬低知识的意义,而提高良知的意义。殊不知,知识和良知是两个方面,一个代表对自然的认知,一个代表对社会的认知。抬高谁,贬低谁,有什么意义呢?难不能只是一条腿走路?知识碎片没有意义,是真的没有意义么?
      Q蜂鸟Q
      哇塞,你还真等着回复吧,又被某人猜中了。对于我所评论的,你有何看法呢?我觉得就是两个方面,贬低谁都不对,是一个螺旋上升,相互纠正,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关系。没有贬低谁,抬高谁的必要。这贴子就不应该有。某人言知识碎片没有用,可是君不见,有个词叫做积沙成塔,积少成多,没有量变哪来的质变?我也是醉了!还有良知比知识重要,没有知识做基础,你怎么分辨是良知还是无知呢?
      我只是帮理不帮亲~!
    一直走
    所以,比事实判断更重要的是价值判断。事实判断,我们做不到什么都懂,但是做人要有良知,要有价值判断力,这一点还是应该尽量做到的。——鲍鹏山
      一直走
      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
    一直走
    实际上,在知识之外有一种更重要的东西。
      酷哥晨晨
      宽容与境界,,,哎,。。愚则自愚调皮心怀,,,尚且大,。。。肚量
      酷哥晨晨


      哎,..........哎,.....真,...不是东西[突然转过来个大弯],。。,小通调皮
    酷哥晨晨
    明白了一点点害羞,。。。。,.无知与无良知,....使人类难以正确判断和界定是非标准...愿上天赐予人类力量吧,..啊门调皮哎,。。。人类的世界太复杂,远不如动物的世界,纯天然难过

      一直走
      呵呵,谢谢。
      酷哥晨晨
      呲牙调皮咖啡晚安,老师微笑
    一直走
    本文实际说的是价值判断(文中说的良知)和知识的关系。价值判断涉及对美丑是非的选择和那些事可以做那些事不可以做。一个人在这方面的判断能力比他掌握知识的多少要重要。
    窗边的小豆豆
    其实我们的基础教育一直在培养考试的机器,而且只要成绩好其他一切都可以忽略。同时其他教育我们也一直在培养工业化的产品,而忘记了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所以哪怕是高学历,我们一直在接收知识,而忘记了思考,就不用说创新。至于野蛮,当老师把所有的差生(即成绩不好的学生)分成一组,堪称垃圾组时,对他们随意的大骂时,有几个学生还会把良知作为人生努力的方向?当然,相信,今后会越来越好!
      Q蜂鸟Q
      在理,顶你,说的就是,注重的是才,而不是德,学校很少注重德行,而现在的才也不是真才,只是才中的理论部分而已。
    窗边的小豆豆
    强
    一直走
    判断能力比知识重要。
    滚雪球
    说的有道理
      一直走
      谢谢关注。
    路由
     当知识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强
    强有思想!
      一直走
      咖啡谢谢关注。
      一直走
      要防止“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
    一直走
    列举出作者文中存在有问题一、二、三……可能不难。
      一直走
      难的是有自己的学术建树,拿的出自己的东西。
      鬼娃
      强强强,。。。
      鬼娃

      难的是有自己的学术建树,拿的出自己的东西。

      老师这句话说得真好,。。。

      一直走
      谢谢关注,我赞成有的学者说的这句话。
    孙白脸8小姨子
    没人培养我,我捡破烂买的书比那些教授管用的多。学历高只不过证明有钱上学而已
    黑子小黑

    咱是文明人儿。。!呲牙修炼。。

      酷哥晨晨
      文明人...有时也会被逼小粗口..嘎嘎偷笑调皮握手困哈欠炼。。炼。。呲牙
    双.
    强知识跟品行是两回事
      酷哥晨晨
      强一针见血...很有道理....
    约瑟
    强
    一直走
          人类追究事实真相、由经验形成知识体系,进而调整思想和论证价值,这是人类文明的一般进程。这一基本文明理性进程并没有完结、新的创造性思维正在不断突破原有知识体系并丰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而它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谋求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一本质意义上,我们当然必须充分的肯定知识的价值。
      一直走
          本文提到的价值判断(即文中的良知)高于知识的观点,对于传统的“知识就是力量”及当下的各种玩知识和恶搞知识无疑具有启蒙作用,对此我是赞成的,我们应当重视人文精神的养成。不过良知一词需要解释,因为它有时会导向抽象和极端的伦理精神。
      一直走
           人文精神的积累是一个历史进程,其基础是人们生活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和新的利益博弈力量的出现,当然也要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一直走
      我一向说,判断能力比知识重要。——李泽厚(《经济观察报》2005年12月5日)
      一直走
      鲍文也说了这个道理。
    酷哥晨晨
    良知与素养很重要..转贴已阅呲牙!(全场鼓掌)调皮偶是一个热乎乎的人。呲牙也喜欢富有激情的热乎乎的人呲牙
    一直走
    鲍鹏山,男,1963年3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民革成员。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申请支边,至青海教育学院(即今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为上海开放大学中文系[1] 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潜心研究先秦诸子数十年,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研究,出版《寂寞圣哲》、《论语新读》、《天纵圣贤》、《彀中英雄》、《绝地生灵》、《先秦诸子十二讲》、《说孔子》、《中国文学史品读》等十余部著作。(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