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茶馆 ······
帮忙给这个话题添加一个主题,便于大家发现和讨论
添加主题
禅定,是自己有主宰、有主见,不为外境所动。 禅的意思是静虑,也叫止观。 “止”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观”是看破“凡所有相、皆是虚幻”。 佛法不管是哪一宗,显教密宗,各宗各派,都重视禅定。 无量法门都是修禅定,离开禅定就没有佛法了,可见得禅定非常重要。 佛法的修学着重禅定,不着重研究。 经典愈研究是愈糟糕,愈差错;你心定,你心清净,你就全都明了了。
所谓觉心不动,你只要心定下来,就与你的觉性相应了。 佛法不是知识,它是智慧。 知识是从分别心里面显现出来的,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显现出来的,它不一样。
念佛人讲“功夫成片、一心不乱”,那就是禅定。 净土宗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修禅定。 没有一个法门不是修定的,你认为只有禅宗才修定,那你就搞错了! 禅定不是心里什么都没有,不是的,禅定是清清楚楚、如如不动。 禅定不是闭着眼睛参,是睁着眼睛参的,六根见外面六尘境界清清楚楚。 要不要打坐,跟“禅定”没什么大关系。
《坛经》里面说:外不着相叫“禅”,内不动心叫“定”。 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不着相,就叫做“禅”。 心里不起贪嗔痴慢,心里清净不起烦恼,就叫做“定”。 《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 佛的心是“定”的,凡夫的心是“动”的。 菩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变成智慧、变成禅定。 凡夫可怜,凡夫一接触外面境界,它就变成妄想分别执着,这是我们必须要警觉的。
修学的功夫,初步就是伏烦恼。烦恼伏住,在念佛法门就是功夫成片;如果烦恼伏不住,功夫没成就。 修行人要喜欢寂寞,心常住定中,才能成就。
世出世间,没有一件事可以打动我们的心,即入了一真法界。 无愿无求,这就是空,就是“三昧”。 “三昧”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正是正常,受是享受。 正受就是禅定,禅定才是真的正常享受,也就是《阿弥陀经》所讲的一心不乱。 “念佛三昧”落实在生活中,落实在工作中,落实在处事待人中,才是真正的禅定。
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方法、手段那么多,都是修定,换句话说,都是修清净心。 念佛法门是八万四千种方法之一,我们用这个方法修清净心。 《阿弥陀经》里面最重要的两句话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八个字是全经的主体、中心。 用什么方法修?就是用一句佛号,直截了当修一心不乱、修心不颠倒。 一心不乱是最高的禅定,性定,称性的大定;心不颠倒是最高的智慧,所以念佛声声都是福慧双修。 念佛功夫有三个等级;初步的功夫就是功夫成片,这个没有得禅定,是相似的定;
念到事一心不乱,那就是禅定,所谓念佛三昧;念到理一心不乱,那就是上上禅定。 修行有没有真功夫,就是最后那一招,看你怎么走法。 真正有功夫的人预知时至,没有病苦,如入禅定,这是真功夫!
看到名字,我以为是淡定,而后又想到了蛋腚
打开后才觉得自己俗,很好的帖子 谢谢楼主 收藏了!
禅定。
或者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