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茶馆 ······

15895次浏览/36个回复 分享到 
小明

94年的建国门事件(当时我住东单,听到枪声一片~~)

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加拿大各大电视台突然播出紧急新闻:中国首都北京建国门外使馆区附近发生枪战,伊朗外交官和他九岁的儿子当场死亡。人们在电视萤幕上看到,一辆黄色面的的挡风玻璃已经粉碎;一辆两节相连的公共汽车布满弹洞;受了伤的伊朗外交官的孩子在车里大哭大叫;武警和警察在持着枪奔跑;人们抬着伤者急匆匆地撤离。与此同时,砰砰叭叭的枪声不断地爆响着。
中国政府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关闭了电视卫星传播,禁止各国记者进行现场采访。加拿大记者是因为枪战就发生在他们的外交公寓下面,而且他们估计到了中国政府可能采取措施,在中国政府尚未醒过来的瞬间,抢在禁令之前转播了现场实况。这才使人们看到了几个珍贵的 镜头。
国内的新闻媒介全部奉命对此保持沉默。只是当天的北京晚报被授权刊登了新华社的一条一百余字的新闻。以致于该报价格暴涨,据说最高的被炒到了原价的五十倍 。
凶犯系驻守在通县的北京卫戍区三师十二团的一连中尉连长,刚满三十岁,来自河南农村的田明建。该人聪明机智,勤恳好学,曾被保送石家庄陆军学校深造,军事技术颇有造诣,特别是枪法,是学员中的尖子,全团干部进行比武,还得过全团第二,他的照片还在光荣榜上张贴着。
在团司令部任参谋时,深受上司赏识,上下左右的关系也十分圆滑,许多官兵在涉及切身利益的关头,常常托他代为疏通,既然一言兴邦,自然也就少不了一字千金。一次,某战士重礼贡进,但求事无成,一气之下将他受贿的隐秘曝光,田明建遂被下放连队任职。
副连长这个职务,按部队惯例是负责行政管理的。此前不久,一士兵请假探亲,田未批准。该战士平素与田关系不好,知道他借职权之便作梗刁难,与之争吵不休,田盛怒之下,对其拳脚相加。不打人不骂人是部队的纪律,殴打战士更是绝对禁止的。这就成为了轰动军营的事件。田明建停职反省,但一直想不通,拒不承认错误,并与营团两级主管言语对抗,上级遂决定予以处分, 而且公开警告说:再不悔过,将令其还乡务农。
结果因打人一事,田明建被团里给了一个“团处分”, 而该团团长则在事发前8天被提为警卫三师副师长。田明建本人想得二等功,好办老婆随军(副营随军),但希望破灭。
此时又发生的另一件事促成了田的挺而走险。田在农村的妻子曾与其生下一女,像大多数农村子弟一样,他一直盼望妻子能为其生个儿子。受处分之前他妻子即已怀孕,由于农村严格的计生政策,他一直对部队隐瞒自己老婆怀第二胎的事。受处分后团里检查田的家信,得知其妻怀孕后即通知地方计生办,派人带其妻去乡里做强制人流,结果由于怀孕已近七个月,出了医疗事故,孩子(后证实为男婴)没了,连大人也因失血过多而生命垂危。田明建见似锦前程化作泡影,儿子也没了,顿感心灰意冷人生绝望,他不甘于默默地沉沦,决心采取极端方式呼唤社会的注意。部队的惯例是:被停职反省而非隔离反省者,在正式处分下达前,只是不工作、不出操,而无须办理交接。这给田明建向社会寻求报复提供了可能。
九月十九日晚,他请枪库保管员吃饭,并从他手中借了钥匙。他从连队的武器库中取出一支部队刚刚装备不久的八一式步枪和满满六匣子弹。出发之前他把枪藏在检阅台旁边的椅子下面,又和平时相熟的老乡战友打了招呼,说第二天出操他叫卧倒就趴下(事后这几人因发现征兆却未举报受了处分)。九月二十日晨,连队出操之际,田像所有因身体不适、度假、调离等而无需参加训练的军人一样,站在旁边观望,谁也没觉得什么异常。谁知,当团政委来到操场上作例行视察时,田明建突然喊卧倒然后出枪射击,团政委等四人当场死亡,十多人受伤。军营一时大乱,田明建趁机窜上公路,劫持了一辆过路的吉普车,直奔天安广场而去。
车过建国门立交桥附近,司机趁机将车撞到路旁的树上后弃车便逃,岂料遇上田明建这样的枪手,只一枪就把他撂在那儿再也起不来了。田转身朝迎面驶来的黄色面的冲去,司机见凶犯朝自己来了,急忙开车门想逃,但未容他离车,无情的弹雨就盖了过来。紧接着,田明建的枪口转向了路上的行人、车辆和建筑物,一时间血肉飞溅。随后大批武警持枪赶到,企图用强大的火力将凶犯消灭。田以街心交通护栏为掩体,时而卧倒时而半蹲,准确射击,数十名武警竟一时无法向前。
在此次交战中彻底证明了野战军军人的素质高于武警和警察,警察真正到了实战中,一个个都怕死的要命,真正冲上去的都是军人武警。但现场看看吧,警察一个个都躲在后面,没有敢冲上去的。
建国门围捕田明建枪战中,敌我双方都趴在路边草坪里,侦察兵、区公安局防暴队和市公安局刑侦、特警挤在一起各喊各的人明语联络,当即招来田犯的短点射,东城分局民警曹付昆哪里会想到田明建军事素质的过硬,枪法的精准,还像抓捕流氓一样伸头察看田明建,就在伸头的一瞬间,田明建证明了他神射手的称号,一个点射后曹付昆戴的钢盔被7.62mm步枪子弹击穿,脑颅受重创,当即死亡。
队员郑勇今年25岁,从警前为射击运动员,曾参加多种现场处置,可称“老枪”了。谈到“9?20”枪战,他心有余悸地说:“当时现场很混乱,各部都用嘴喊,田犯原是部队军事尖子,他的八一式半自动步枪打的都是短连发精度射。咱们有的民警大大咧咧地站、蹲在灌木、车门后隐蔽;有的扣住扳机不撒手,带的子弹一下就打光了。
除了和军警交火以外,田主要在于胡乱打击其他目标,在死前把事情闹大。
恰在此时,一辆44路公共汽车驶来,如果司机冷静机智,以最大油门全速直冲,本可有惊无险。但那个司机哪经历过这种场面,被横飞的枪弹吓懵了的司机,竟然把车停在了路中间,子弹成串地飞到车里,乘客纷纷倒在血泊之中。还有不少早晨上班的人是被从自行车上扫下来的。正在这硝烟弥漫、枪声震耳之际,伊朗大使馆政务秘书尤素福·穆汗默德·皮什科纳里架车送孩子上学由此路过,一串子弹飞来,尤素福当场身亡,四个孩子中一死两伤。
田明建毕竟只是针对社会发泄不满闹事寻死,没有更慎密的思考和谋略,所以,枪战了一阵之后,便且战且退被军警围困在雅宝路的一块空地上,所带的近两百发子弹将近打光,他便用短点射压制警方火力,后来田所在 队派出特务连的狙击手(该狙击手后被授予二等功),进入使馆区的高楼从背后向他射击他才中枪毙命。
巷战中,起码有三件不可或忘的要领,即:一、正面对敌,背有依托;二、敌众我寡,凭险据守;三、弹勿虚发,留有后备。建国门枪战的全部资料所显示出来的田明建的战术动作,在低姿快速前进,利用地形地物,以及沉着冷静对敌方面相当有素养。可是,他在几十名武警和警察在街树、楼房、车辆掩蔽下向其逼近之际,竟然依旧背对对方狂奔,在最后已经身陷包围圈中时,依然向空旷处寻求生路,而不是就近利用建筑物隐蔽自己,作困兽之斗。田在与武警接火之后,仍然胡乱扫射无关之物体,除了表明他意在闹事寻死之外,也表现出他缺乏一个职业军人在巷战中所应有的本能。虽然他是在几乎打完所有子弹之后才被击毙的,这至少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他所在的北京卫戍部队的在巷战中的军事素养,作为城市的卫戍部队,水平如此,很难说是完全合格的。
事件后军委处理了一打人,军务股长被判刑,因为是一个怕死鬼,枪响的时候,自己先躲起来了;文书被开除军藉;司令员何道泉、政委张宝康被降职;而副司令、三师师长政委、三师副师长(原12团长)被撤职等等。十二团在事隔两年后编制撤销,至此警卫三师十二团在我军编制中消失,现该地方为北京卫戍区预备役2师所在地。
同时,在全军的所有建制团,重新立了一个规定,统一成立一个战斗班,24小时呆在司令部,枪弹分发,随时准备处置突发事件。(为什么9.20,田明建从通县可以杀到建国门,路程至少有20-30公里,却没遇阻拦,就是因为当时没有这样的处理机制。)

事件的发生时间正在国庆四十五周年的前十天,这个事件的发生,使得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当年的国庆讲话中,不得不加上了“我国一些地方社会治安还有许多问题”这样的话。
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好莱坞警匪片中,以及各国 特种部队纷纷仿效的单手换弹匣的漂亮动作,就是在这一天由田建明介绍给世界的。

小明发表于2011-09-09 20:02
分享到
  15895次浏览/36个回复 
    智棋
    快哭了
    老猫猫

    老文章了。。

    云烟

    第一次听说,文字中也有些冲突的地方!

    第五维度

    忽然想,很可能不止是六个满匣。。。

    壁虎行空

    当时现场的情况和小明写的差不多,还有一交警不明情况骑着摩托车从北往南的辅路上让这小子一梭子弹撂到,大巴上的后玻璃也让他一梭子弹打下来。

      第五维度
      要是子弹都是一梭子出来,他也早就被击毙了。
      壁虎行空
      也可能是一点射,交警当时是倒下了.大巴从东往主路开时这小子拦车,司机没停,他就打后玻璃,大使的车是停下来的,还有一面包车也停下了,但司机下车后藏车底下去了.
    凤凰
    第一次听说,真不知道。看着觉得很奇怪。这人知道的太详细了,整个过程的细节写的这么详细,好像有些不可信呀
    壁虎行空
    当时我就在现场附近,早上骑车上班,戴着耳机,听到枪声,看到马路隔离墩上(雅宝路邮局边)一平头白衬衣马裤打扮的人在用半自动步枪和一群便衣用短枪和他对射,一开始以为是拍电影,好奇,就继续往前走,旁边一哥们膀子让流弹打中,这时才知道不是电影.
      第五维度
      所有文章中均是出操时发生,不知道这白衬衣马裤是从哪里来的。
      壁虎行空

      呵呵,我看他打枪的样子和衣着当时就断定他不是普通老百姓.到单位后才知道是当兵的.

    第五维度
    1. 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一日
    2.  
    3. 一支部队刚刚装备不久的八一式步枪和满满六匣子弹————北京卫戍区这么重要的单位会这么晚装备?
    4.  
    5. 团政委等四人当场死亡,十多人受伤
    6.  
    7. 过路的吉普车司机
    8.  
    9. 黄色面的......无情的弹雨
    10.  
    11. 路上的行人、车辆和建筑物
    12.  
    13. 东城分局民警曹付昆......一个点射
    14.  
    15. 八一式半自动步枪打的都是短连发精度射
    16.  
    17. 44路公共汽车......子弹成串地飞到车里,乘客纷纷倒在血泊之中。还有不少早晨上班的人是被从自行车上扫下来的
    18.  
    19. 伊朗大使馆政务秘书尤素福·穆汗默德·皮什科纳里架车送孩子上学由此路过,一串子弹飞来,尤素福当场身亡,四个孩子中一死两伤
    20.  
    21. 田在与武警接火之后,仍然胡乱扫射无关之物体
    22.  
    23. 所带的近两百发子弹将近打光,他便用短点射压制警方火力
    24.  
    25.  
    26.  
    27. 以上情况汇总,明确死亡人数为9人,伤近20人;此数字不含针对人群及44路公交的伤亡。
    28.  
    29. 描述中,一会儿是点射,一会儿是短连发,一会儿是扫射……
    30.  
    31. 开始是6个满匣,最后是近200发子弹
    32.  
    33. 按以上这些数字表明:此人枪法神奇,点射和短连发时基本上需要做到每一次射击至少击中3个以上的目标,才能保证还有足够的子弹射出至少4波弹雨,另外还要同军警作战。
    34.  
    35.  
    36. 过多的细节描写,让这看起来更象一篇小说;至少,上面的各种数字,前后不一。
    37.  
    38. “缺乏一个职业军人在巷战中所应有的本领”,他到底是有本领还是没本领啊?
      第五维度

      刚上网查了一下,也看了一下其他的文章;其中有的列的原因是,田第一子已夭折的情况下,第二子被计划掉;另,田因其人耿直而与部分人不睦,早操时被射杀四人均是。

       

       

      所有文章基本都统一是6个满匣;但有的为一支81,有的另多一手枪,此或为单手换弹匣之说法来源。但所有文章中,在杀伤人数或对峙及压制时间上,同6个满匣的子弹数量均无法一致。

       

       

      能查到的漏洞都太大了。

       

       

      真相不知道在哪里。

    曦曦
    谁写的?写的人怎么会知道这么详细的? 有多少内容是真实的?多少内容是杜撰的?
    小英
    第一次听说
    火蓝

    比较详细啊!他本来的目的就是把事闹大,让大家都关注这个事情,没有想和军警进行巷战。他们日常训练就有巷战这个科目。

    冰镇啤酒

    有机会问问44路的老司售人员,都知道这事。

    不评论!!!

    咚咚
    恍如昨日 记得很清楚
    猫小乐
    这个前段时间看过,计生太不人道,但是军人的人文素质确实有待提高,个人感觉,好多当兵的跟流氓没啥区别。
    胡萝卜
    第一次听说。。这个棒子军事素质再高点还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人遭殃呢。。真他妈的不是人。
    laoli

    听说过,单手换弹夹,世界首创!全军楷模!

    严峻
    不错,很好的警匪片素材
    纯业余
    往事
    柒囍
    哈哈,小明同学,你应该详细的回味下911啊偷笑
    博雅散人

    谢谢你介绍的这么详细,我家住的离那里也不远,当天就知道开枪了,还死了外交官(亲属),后来听美国之音知道个事情的大概。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