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高原 (二)阳光熠---我在日隆的家
中午时分,车在卧龙一家饭馆门前停下加水。乘客纷纷下了车,在路两边的小摊上转悠着当地的土特产品。新鲜的烤土豆、玉米几乎被车上人包了圆儿,边吃着、边呼吸新鲜的空气,感觉很放松、很享受!在路上,我们翻越了海拔5040米的巴朗山,在一个哑口的转弯处,我拍下了一张自已颇为满意的照片。由于沿途在间断性修路,6小时的车程延长了2个小时,下午时分我们才赶到日隆镇。
长途车在所有四姑娘山的游客下车后,扬起一股尘烟向小金方向开走了。我和同路的小伙自然先问当地是否有青年旅社,很幸运,这里去年新开了一家,于是,跟着当地一个长着大大眼睛的藏族妇女坐车向镇下捌去。这女人长得很美,红红的脸膛,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耳朵上戴着藏族特有的长耳坠,耳孔已被耳坠坠得很长、很大;想必她带了很多年了。她的年龄应该跟我差不多吧?记起我们小时总听大人讲:一白遮三丑。但在这里,所有人的脸膛都是枣红色的,一点儿不会影响他们俊朗的五官给人带来健康、阳光的感觉。在这里,如果看到一个白晰脸孔的本地人,恐怕反倒要为他的健康情况担忧了。
这里的青年旅社有个健康、响亮的名字“阳光熠”,让人一住进来就自在得象到了家一样。老板是镇上唯一的外来人---杭州人,因为喜欢山,便留在这里。原来搞广告的他仍留着艺术特征的马尾。房子的主人杨二哥、杨二嫂的厨房墙上挂着登顶四姑娘山的旅友赠送的锦旗。二嫂炒的番茄鸡蛋、土豆丝让我现在想起来胃里都有感觉,香!
赶着太阳没下山,我乘老板旅社司机的车准备先游览双桥沟。双桥沟被当地人称作休闲游,因为沟内沿景点修了一条柏油路,有游览车载游人进出游览,省去了途中的攀爬跋涉。但我却自然的想到了北京的松山,是因为攀爬多了许多人景交融的体验,当疲惫时驻足于青山绿水中,自然的美感才更入人心肺!但在双桥沟,这原来平缓的山道却开发了游览车,以致这里固然很美,却少了行走其中的人与自然的交流,少了与它情感的交换,少了些旅游的乐趣。更有人说,这条柏油是双桥脸上的一道疤。
我们的导游是一位漂亮的嘉荣藏族姑娘,长得象极了孙俪,随行的游客都争着和她拍照,她也很大方配合。每到一个景点,车都会停下来让游人拍照;两景点间的车上“孙俪”就会给我们讲解景点名称的由来和地貌特点。
双桥沟里主要的景点有人参果坪、盆景滩、枯树滩、野人峰、红树林和冰川。让人印象最深得要算枯树滩了。在这里我也拍了自己比较满意的片子,并且在许愿的圣水里浸润了我的愿望。
游览结束时,我和一起乘长途车来日隆的上海朋友约了晚上一起吃饭,我的司机是个极热情的帅哥,介绍了镇上一家很干净、厨艺相当的饭馆。当晚最香的要算那一大盆鸡汤,让我又想起小时候过年在老家才吃得到的味道。我们还吃了高原的特产---牦牛肉,比普通的牛肉硬一些,炒得时候放了辣椒,很好吃!一个上海小妹妹有些高原反应,带的红景天也吃完了,我便把金蓝沙送了她,这才意识到,怎么自己一点儿高反都没有啊?呵呵
当晚,听了旅社老板的话,没洗澡,睡觉时有些冷,幸好虽然是标准间,25元一张床,但由于还没到旅游旺季,就我自己一个房间,就把两床被子全盖在身上,暖暖的睡了一晚。这里的夜,真静!这里的星星,真亮!
第二天一早因为要等Dell的电话,我没赶着起床,懒懒的起来梳洗后,就坐到院子里一边晒着太阳、一边跟老板聊着天。白天的阳光真暖,昨晚有些冬意了,白天又象阳春一样。老板问了我计划的行程,给我提了很好的改进方案。跟他商量完后,我的行程更准确了。同时,他建议我在镇上买件抓绒衣,以备到亚丁后气温下降,这时,我真有些后悔出门前把羽绒服也掏了出去。
接完电话,我吃了二嫂准备的午餐,李师付就一路把我送到了海子沟口。掉头时,他嘱咐我租件雨衣,凭他的经验,马上会下雨了。我答应着下了车,心里对下雨的预测有些疑惑,虽然太阳躲进云层时,风里带着些湿润,会下么?还是听了李师付的,5块钱租了件雨衣系在摄影包上开始爬山。
海子沟需要爬上山,海拔在4200米左右。由于我下午才进沟,想玩整条沟是不可能的了。我也没想到,在高原爬山原来这么艰难。在平原看起来很容易可以爬上去的高度,在这里却需要很大的毅力才能坚持着继续向前爬,就象人生,一个个不同难度的挫折,克服一个它就成为你脚下的路,只有前面要爬的高度才是下一个挑战。我一个人在静静的山路上走着,真象我现在的人生,有些寂寞,但更有孤独的美丽。只有这样,我才能一个人拥有一座山!
天真的开始落下雨滴,我披上雨披,继续艰难的爬行。湿润土地的香味随着风吸进肺里,减轻了高原缺氧的感受。这时,我轻微有些高原反应吧,太阳穴跳得让自已能感觉得到了,头上戴着帽子,能听见“咚咚”的跳动声。我索性坐在路边的一块石头上,喘息着,这时觉得身上任何一件东西都很多余,水壶、相机、冲锋衣、甚至帽子,真想把能卸的全拿下来,可想想哪个也不能卸。静静的望着对面的山,望着山坡上的民宅,想象着山里人生活的情景。如果我生长在这里,或许现在也会养一匹马,牵着它在这山道上为游人牵鞍赘蹬吧?一分钟后,好了许多,我继续爬着。这时,遇到了马夫,我拒绝了诱惑,心里想,一定要锻练一下自己的毅力---自己爬!
转过一个山头,路变得平坦了,脚下也由土石变成了草场,哈哈,我心里愉悦着,知道马上就可以看到第一个白塔、到达锅庄坪了。锅庄坪和朝山坪各有一座美丽、圣洁的白塔,它们安安静静的在山上矗立着,载着藏乡人的祈盼,祈祷着祥和。每年的农历5月初5,这里的藏民都会在朝山坪举行仪式,这里能清晰的看到四姑娘山全貌,天高云淡的时候,能拍到最美的山景。遗憾的是,我爬上山时,太阳总躲在云后,大姑娘山更是披着面纱不让我看清她的容颜。
山上游览的国外游客中,最多的是日本人;日本人喜欢爬山,还有很多专业爬山的人每年来到四姑娘,企图征服这座东方的阿尔卑斯,但始终没有能蹬顶大姑娘。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国家的登山爱好者每年来这里,就象住在阳光熤的奥地利老人,他已经登上了珠峰,现在钟情于四姑娘,已经在这里准备一个多月了,昨晚我们的合影已收在同行小伙子相机里了。
我在朝山坪拍着吃草的牦牛,五彩的山雀,变化的云,屹屹的山……..一会儿就过了四十分钟,为了天黑前下山,我留恋地离开了。一个人在山顶的感觉真好,听着风在你耳边呢喃,看云为你起舞,树叶在风中为它吟唱,还有每座山给你讲述着过去、现在生活在这里人们的故事,一个人游历在陌生的故土,很独特!
下山时,阳光把路上的树叶照得分外光鲜,我被树叶牵引着向下走着、照着;忽听后面有人大声喊,打破了这份宁静,也着实吓了我一跳。是景区管理员,原来他每天都要上山巡查是否有人逃票,这一轮巡完正下山,发现我沿着山脊走偏了下山的路。好险!险些在天黑时迷路,那可就惨了!于是,跟着管理员,一路聊着,一路下了山,才发现,他就是昨晚我们吃饭那家饭馆的老板。
回来的路上,我去了镇上有名的“冰石”酒吧。跟这里大卫、海伦(两只大而温顺的牧羊犬)照了像。看到吧台边上竖着一支7号铁杆就问了一下,老板说是他每周在锅庄坪练球用的,当时我心升憧憬:在锅庄坪面向四姑娘挥杆将是怎样的感受啊!人生的奢侈啊!
回到旅社,一对德国情侣正跟二嫂小叔子说着什么,被拉着当了翻译;德国小伙很热情,于是,晚上我们3人又去了昨晚的饭馆吃饭,回来的路上,还跟一旅游团憎了锅庄表演。吃饭时,我们交流了对于旅游的见解,以及社会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在中国和德国的差异,聊得很开心。结账时,小伙子坚持要请客,我还是坚持AA结了账。觉得这才是自助旅游的精神。
第二天一早,二嫂小叔子帮我找了去小金的车,我开始向第二站出发了。
呵呵,时间受限吧?
有时想能再度复履,但内中勇气不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