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北口二日流水账

 夜拍古北口比较满意的一张PP。

 

517户外网上去古北口的出游帖子,多是当天去回,总觉走不透,五一节前有叫智能的摄影为主的古北口两天计划,点击加入,结果天气预报赶上个浮尘(第一次注意到还有这么个天气概念)后接小雨,计划取消。节后的第一个周末收到他的短信询问是否再次同行?其实这几天一直在等这个消息。

最早的对古北口的关注来自两处:一是30多年前见到的一张中国军队据守长城抗击日寇的历史照片,因把之前的教科书给颠覆而留下深刻印象,这段背景长城就是古北口;二是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其实在此之前还有一条新易铁路,起于现在京广铁路保定段的高碑店(原新城县县治所在)止于清西陵所在的易县,全长42.5公里,工程挂帅人物就是袁世凯推荐的詹天佑。京张铁路的建设资金来自“中外合资”的京奉、京汉铁路当时满清政府占有股份的红利,詹天佑从“合资”铁路开始炼历到京张铁路的独自担当,期间新易铁路是他中国铁路第一人的重要过程。不过这条铁路只为皇族祭祀皇陵所用而无经济价值,落笔国史不太精彩而被弱化,历史上大概只被慈禧西陵祭祀和运送光绪灵柩用过一、两次,还整得仪仗威严大张旗鼓,其支出的银两远远大于建路成本,这国库与私囊在封建社会本就是帝王一家。如今新易铁路早无踪影,在日本侵占华北期间被拆除,其钢轨、枕木和可用器材被小鬼子用于古北口的铁路修建中。

与智能是在北站的售票厅里面对面互用手机哇啦哇啦地互找见到第一面,30岁,1米9的大个子,好年纪 ,好体力,之前全是在网上和手机短信沟通。

 

走一趟后才体会到去古北口很方便。强烈建议坐一下火车:绿皮车(临将淘汰,越来越少);北京北到承德的慢车(这次才缕清北京到承德有两条铁路可走,经古北口到内蒙赤峰的这一条为京通(辽)铁路,有点绕),单线且未经电气化改造,停站多,对面来车,等!后面快车超越,等!公路里程122公里,这4471走了近5个小时,让你感受一下50年前的火车速度。

买古北口的车票是个‘学问’,售票系统中没有古北口这一站,它只是一个乘降所,因此火车时刻表上你查不到古北口经停的车次和时间,碰上个新售票员你还问不出所以然。买这条线上最慢的车,应该肯定停,4417的点也不错,从家出来,9:12开,14:00到,时间挺从容。你可以先买到怀柔北的票,7元;车上有一次查票,列车员会主动问:怀柔北下吗?6. 5元补到古北口。注意!别忘了带身份证,车虽慢,卖票的程序与高铁一个样——实名制。

古北口到密云公交总站有密25路公交车,一个小时一趟,行车1小时40分,刷卡2.80元;密云到东直门,980路快车,间隔几分钟一趟,行车80分钟,刷卡6元。

▲改造后的北京北站钢架结构顶高大气派,其下的东北角刻意保留下老西直门站的站台天桥、月棚,被4471对面那列车体遮挡仅仅露出三角红房顶的就是京张铁路西直门车站的百年老站房,如果没有这列遮挡的车体,上图适当剪裁,百年站房、绿皮车、整齐划一的列车员、现代的钢架结构棚顶,还真能勾画出中国铁路的百年时空。

 

▲一溜大盖帽、红领带,整齐划一,进站后第一亮眼。回看照片再细细琢磨有点乐——清一色的“爷们”,在列车员这个行当,如今高铁动车是美女风光当道,老‘爷们’们的天地挤得到4471这类三流车上了,阴盛阳衰,哈?。

拍这组片子时有个小插曲:值乘的民警赶上前来,询问拍什么?曰:绿皮车!现代站棚!整齐划一的列车员!车旧管理不旧.....,排列出一堆审美的赞叹来排除‘刁民’的嫌疑而得到默许,怕的是你往网上曝光啥的,这互联网让人能耐见长,互动之中也平添几分警惕。

 

▲▼位于卧虎山南坡上的古北口车站。下车的只有9人,6个北师大、北邮学生,我和智能及1个散客,看装束就知全是来玩的。智能联系的接待户徐大叔来接站,顺便把那6个学生也收编了,80元/人/天,连吃带住,捡芝麻带回个西瓜,天道酬勤。

老徐的农家院就在卧虎山下的河西村,从车站到村口只有一条下山的台阶小路沿阶而下。农家院内墙上有三个刻意布置的宣传橱窗,里面贴满游客在这里与主人的合影和感谢信函,有几封是来自大洋彼岸的,注意到其中有一封韩国留学生组织新选任会长执掌后给老徐的通知函,老徐的经营之道之细可见一斑,老徐抓的是客源,“垄断”吃,将“住”分散于其他农家,由老徐与他们结算。手头再掌握几个个体车主,不失时机地为游客提供“行”的服务,这就是老徐的“一条龙”服务,也成了村里的能人,事后细想老徐的业态其实就是开饭馆,偏偶一方而能细水长流。老徐的服务很热情,深悟和气生财之道,让你不好意思再有斤斤计较的PK。

放下行囊,扒拉完老徐准备好的迟后午饭,拿上老徐已准备好的手绘上山路线图,随智能重上卧虎山。

 卧虎山

 

 

▲俯瞰南去的潮河在这里留下一个Z形湾,▼Z字的起笔处就是古北口的口子。

 

▲自古从北京平原翻越燕山北行有三条路:八达岭的关沟;古北口;滨海的山海关。古北口地处南北咽喉要塞,古镇由历代屯兵营盘演绎而来,河西村以前叫柳林营,是历代驻边守关的营地,如今成了杂姓大村,600 多户人家,有124个姓氏,来自7个民族,其中满族、蒙古族、回族是典型的驻军后裔。如果你下榻河西,可以转转村里遗存的提督府、万寿行宫,前者是领兵官衙,后者是满清皇帝过境行宫。

站西朝东,脚下是卧虎山,面东是蟠龙山,有人将这里的长城评价为卧虎巍峨,蟠龙蜿蜒,长城在这之上由西向东逶迤起伏而过。站在卧虎之颠东眺,卧虎蟠龙之间的狭窄隘口,就是古北口,潮河从中由北向南缓缓流过。

 

▲ 古北口的长城有个特色:莽莽群山之颠有两道长城,犹如双龙隔岭对峙,由西向东,盘卧延绵。镇北为明长城,镇南为近1500年的北齐长城,如同舒展的双臂将古镇拥抱。古北口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有记载的大小战役有138次。

 

 

▲▼在网上看卧虎山长城是收费景点,按照老徐的指点从村里出来,在一号隧道口上山,走近一看就是一段野长城。墙砖之间粘固的白灰,色泽让人迟疑能有数百年的风雨时光?大明朝这砌墙的灰讲究,得用江米汁、鸭油什么的调和,大量调用江米,这集散之地就叫成了“江米巷”,还分东、西,如今叫成了“东交民巷”;这南京修城大量征集鸭油,整得抽了油的鸭没了去处,有聪明的,点盐成金,久存不用冰箱,盐水鸭成了南京的特产。眼前这城砖是填石夯土的内侧,不知在哪个年代开始土石流失而裸露,这白浆灰楞是耐住了高巅之上经久的风雨冲刷,不离不弃,用手抠刺居然颗粒不下,惊讶不已。

我不清楚当年戚继光以下是否有层层转包从中盘利的营生,不过这工程质量大概得以包工头的性命来相抵。

在网上看驴友的片子,从这里继续西上,确有令人生畏的险峻之处,遗憾的是晚上有蟠龙的夜拍不能耽搁,上下两个小时,靠变焦拉点镜头便匆匆下山,枉费当好的夕阳。

 

 

智能今天的任务是夜拍:在蟠龙山上找一段南北向长城为背景,记录北斗七星的轨迹。扒拉几口晚饭,18点,租用一辆面的,30元管送管接。其实不到10分钟的路,出村东口,上公路过国道检查站(这里是河北与北京的分界处)再在东侧下公路,由一条水泥路进入一个山沟,沟口有一纪念碑,因赶拍摄时光未停留,路的尽头是一个已废弃30年的军营,残墙裸梁,空荡荡的。自打海湾战争一场“沙漠风暴”起,现代战争的打法让人耳目一新,敌对两军似乎不再是人与人的对阵,精确制导、斩首行动、信息对抗、瘫痪中枢,隔着空间就定输赢,就连人都主张不往死里整,致伤致残而成为对手的包袱为最佳。古北口兵家必争的说法大概已翻过历史的一页。

路过沟口纪念碑时询问司机是什么纪念碑?曰:共产党一个,国民党一个,这是哪一个说不清,打仗时候留下的。不知道司机师傅是否土生土长?听后哑然!人类战争进入热兵器时代,曾经的血与火留在古北口长城下的有三座纪念碑可念叨:    

第一座:

1933年,中国全面抗战之前四年,日寇为稳定伪满洲帝国而欲控制当时的热河省向南进犯,长城抗战烽火燃起。在古北口,从3月11日起到5月15日第17军奉命撤退,近两个月,毙伤日军五千余人,抗战将士亦有近八千人伤亡,参与指挥的将领有王以哲、关麟征、杜聿明、黄杰、刘戡、邱清泉、徐庭瑶、戴安澜、郑洞国。

役毕,古北口东南两关,大街小巷,山谷田野到处都有阵亡将士的遗体。后由国民党中央政府起运500具尸骨赴蚌埠立墓安葬;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捐款,古北口商务会牵头,请杨令公庙道人王乐如组织群众,再次从田野山谷收敛尸骨360余具,在古北口南关外西山根处挖了一个大坑,一层苇席,一层尸体,共3层,最后在上边堆起一个高6米,底径15米的大坟冢(当地人叫为“肉丘坟”),墓前竖一通2.5米高花岗岩石墓碑,镌刻有:“癸酉年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落款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文革时墓毁,1993年修复并增建“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纪念碑和碑亭。

第二座:

古北口有座不高的山——帽山,1933年3月12日,国军25师指挥部被敌机炸毁,前线失去指挥和支援而下撤,撤至“帽山”山下时,被占领“将军楼”的日军发现,即用重炮、飞机狂轰烂炸,大批日军从北山蜂拥而至。为掩护部队撤退,有七名战士留守阻击,之后未接到任何撤退命令,据守山头,拼死抵抗直至壮烈殉国。日军以为山上至少有上百人阻击,攻到山顶,惊诧至极,仅仅是7名中国士兵。而日军付出战死160余人、负伤200余人,计一个整编营兵力的惨重代价,日中双方死伤比例竟达50:1以上。日军把七具中国士兵的遗体背到山下安葬并立了块一米八高的木牌“支那七勇士之墓”,然后全体日军官兵列队向墓地鞠躬。
        2005年,古北口村民自发树立起高3.54米,用坚硬的承德特产“神州蓝”花岗岩制成“古北口七勇士纪念碑”。如今没人知道七勇士的姓名、年龄,家在何方,却让人深感浩气长存的震撼。

第三座:

日本投降,内战烽火再起,1946年1月9日,国民政府军第11战区行辕主任孙连仲部12000人与八路军冀东14军分区两个团展开国、共古北口争夺战,前后五昼夜,国军毙俘1500多人,八路军阵亡百余人,保障了八路军此后大举进入东北的通道。战后在古北口东山修建了5米高的古北口保卫战纪念碑,正面镌刻“河山永在”四字,由当时的冀晋纵队司令员赵尔陆题写;碑座四周刻有100多名烈士的姓名、年龄、籍贯和部队编号。在东山左侧烈士墓地建有一座镌刻“古北口保卫战阵亡烈士之墓”墓碑。(通过网上图片印证,正是沟口路过的这一座)    

 

穿过废弃的军营,一道刚刚拦起的丝网(在夕阳下涂装的绿漆光泽鲜亮)挡住去路,这是非景区的一段,不过如今景区收费与驴道处于博弈状,为堵塞你攀上长城后沿城走进景区而立,心里不平的是一般还是先有‘驴’行数年,趟出彩了之后才有圈地隔离阻拦和收费,让人郁闷得少扯斯文,拦网门上三道手钳拧紧的代锁铅丝愣靠手劲反向拧开,通过。

▲从沟底沿小路(路口有先驴系在树枝上的红色布条记号)爬上山梁后的一段长城,少有坍塌的城砖,风雨年久冲刷,只剩窄窄的一条“脊梁骨”,大概离沟口近的缘故,这城砖都跑到山下盖了房子啦,算是瞎考证的结论吧。

 

沿着长城向大山深处走去,时而墙角小径,时而走上墙脊,在残砖石砾中踏实每一步,有时手脚并用,从四脚到两脚行走区分动物进化,这人有时得“返祖”,近距离看着散落的羊粪蛋蛋而鼓起上攀的勇气,天越走越黑,人越走越高,挺刺激。

 

 

 

 

智能是个外资药企的研发人员,每年的年假都用在了徒涉中,走过秦岭太白山五天重装,从他的户外装备和经验能感觉到是头强驴,咱是跟着走,虽然有长城引着大方向,但在路径的具体节点上时有该上还是该下的迷茫,他要迷途,这一晚就得在这一溜的三眼楼、四眼楼敌台的某个旮旯熬到天亮,心里暗自做了这垫底的准备,裹着挡风的冲锋衣度量着冷暖,“中”,还能抗得住。

 

 

▲按照智能的构图:长城、北斗七星,似乎还用GPS测算了纬度,在这里架起机位,一次40分钟曝光,来上几轮斗转星移,获取想像中的星轨。

咱少夜景拍摄的练砺,也没装备手动遥控快门,架起脚架,在十五的皎洁月光下东南西北地找景,按着快门数数曝光,好坏也得留下几张这头一回夜爬长城的影,留个念想。

莽莽大山,明月当空,星光点点,勾画出的古老长城有种别致的模样,久居闹市的憋囚让人视、听疲劳,易熟视无睹,大山里的夜少了都市的喧嚣,寂静中对一切来自生灵的动响都格外敏感,有一种“咕......咕......”的低沉叫声不时在山壑里响起;远处的山上有一点状游动的光亮......。古北口的夜,带来一种新鲜的感受。

子夜前起程下山,经验不足,未带备用电池,手电光亮是越来越弱,最后是靠着智能的头灯三步一回头的回照,依着上来时路径节点的GPS定位给出的信号,一路摸索,磕磕绊绊,直到见到山脚下接咱的车给出的灯光,算是松了口气。

 

▲▼在农家院特有的清晨嘈杂中迷糊,起时以为睡了个大头觉,看表才八点。沿着潮河湾,走上横跨潮河的路桥,一南一北,按下尼康快门。

南:潮河湾处山梁上,有几处碉楼敌台,但不见长城连接,应该是北齐长城的烽火台,其中一个是“大花楼”,没去登高亲近,有关描述:底方10米,立高10米,上顶为瞭望平台,堞口围周,四面共12眼箭窗。守城人在此俯视:往南可望南天门,往北可看到长城外很远很远的大路、河流、山岭,往西可看到八大楼子,往东紧守古北口城。曾经的过古北口南北通路都必须从它脚下经过。

北:智能的古北口行拍是在天地间找乐,咱是找曾经的长城人文遗痕,卧虎蟠龙之后,今天就是溯水而行,找卧虎、蟠龙长城在潮河两岸的对应处的关口——古北口。
       查资料:明洪武十一年(1378)起加修关城、大小关口和烽火台等关塞设施,并增修门关2道,一门设于长城关口处,称“铁门关”,仅容一骑一车通过;一门设于潮河上,称“水门关”,存遗址。

 

如今有种玩法:拿着搜来的资料老照片找现今的模样。

 

▲▼姊妹楼。卧虎下山至潮河处,曾有一高一低两座敌台相依,北高南低,据说毁塌于1933年那次战火。

 

潮河上的水门关:曾在网上见过旧照片(这次怎么搜索也到不了屏幕),以为有实物遗存可观,如今水枯,满河道的沙砾,只好把上游一处伸向河心的高塄来猜想。

 

▲▼这两张照片是铁门关的不同角度。不是想像中高高大大的城门楼子。

按照有关资料的描述及见到的潮河里的那道高塄:‘关门外向东北、西北两个方向各伸出长750米的夹墙,状如龙须,各建楼三座,稍远处设一孤楼相卫。有长城横架的潮河东岸还有仅容一人一骑通过的古北口关门——铁门关’揣摩出一张古北口古城关的示意图,两处红☆为上下两张老照片的相应拍摄点成像的角度似乎能解释。

 

 

▲▼咱拍下的101国道旁的一段石墙及后面高岗上坍塌的长城,与上面的老照片是一个拍摄角度,机位一远一近、一高一低,通过那三根电线杆为物证,对照网上一张同角度高机位的照片显现的山型与老照片极为吻合:山呀还是那座山,梁呀还是那道梁,可惜的是楼子不再是老模样,只剩下一道低低的残基碎砖。现今的古北口铁门关。

 

 

 

▲河北。▼北京。101国道通过曾经的铁门关;如今随你南北游荡,日本侵占期间却须护照落地签证。

 

 

▲德籍女摄影师海达当年通过铁门关时的签证扉页,伪满洲国印花税票上加盖的印章:古北口外交办事处。

 

▲带着头盔跟宇航员似的的,两老外骑着分别为北京和上海牌照的摩托奔北京,当我示意给他们拍照时,伸了一个大拇指的手势,夸我?还是夸自己?

年初买了一张《京(津冀)名胜文化休闲旅游年卡》,上面有‘古北口文化文物景区’,这次未能顾及,那些庙看不看无所谓,大多数是文革毁坏、为旅游而后起之物,算不算文物让你当文物看,但圈入的长城让人难以释怀,回来后拉了一个明细,因为还是没有玩透:

●“将军楼”,是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中日双方交锋第一线争夺最激烈的地方,顶部有日军飞机炸开的一个很大的洞,有镶嵌于墙体的子弹和布满的弹道痕迹;

“二十四眼楼”,是蟠龙山长城东面的最后一座敌楼,也是蟠龙山长城的制高点,曾是戚继光办公的地方。上下三层,每一面6个箭窗,如今只剩靠钢架支撑的一面,因残破、沧桑、壮观,成为长城不多见的珍品。

 

 

 ●“古北口——蟠龙山——金山岭——司马台”这一段长城,1980年国家旅游总局、文化部、文物局长城调查认为自古北口至望京楼的这段明长城为中国唯一的一段最完整保留了明代原貌的长城,称为“中国长城之最”,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定为“原始长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不过如今的长城是“都督”分段管理,古北口这一段就有卧虎山、蟠龙山、金山岭、司马台四个收费景区,你要顺着长城串着走,还真得做好“过五关斩六将”的攻略。

 

●想拍长城险峻的好PP,弱身板少耐力的,顺卧虎山西走,一天的时间内应该有收获。

古北口的长城最吸引人处:人少,未修缮的原始,有险峻,有蜿蜒,沉淀的人文历史多悲壮,与八达岭长城有着天壤之别,大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触。

这流水账记得有点泛,临到了又为下次开了个新账户,古北口,让人流连再返。

公交车返京,熟悉公路的走法,为的是下次“轻车熟路”。

惠然而来发表于2012-05-18 14:40  
分享到 
赞过
(2839次阅读/20个评论/11人赞过)
    智能BC

    来晚鸟,惠然这作业甚是详细啊 强

     

    只可惜那次夜拍很失败,五月底在海陀总算弥补了点遗憾

    等以后气候合适的时候俺估计还得再去古北口,啥时候拍满意了啥时候收工

    嗯~

      啥时候去,告我,我得把旅游年票上的门票用了它,看看那几个楼子.
      只怕即便去了,还是没有用门票的机会哇~
    岁月风铃
    强
    西子(管应远)

    非常详细的介绍。图片也很美丽。谢谢您的分享。

    另文中:

    古北口怀柔公交总站有密25路公交车,一个小时一趟,行车1小时40分,刷卡2.80元;怀柔到东直门,980路快车,间隔几分钟一趟,行车80分钟,刷卡6元。”

    这一段文字中的“怀柔”似乎是受4417次绿皮火车(列车员会主动问:怀柔北下吗?6. 5元补到古北口。)的影响而形成的笔误。若是,烦请调整为“密云”。谢谢。

      谢谢,差点误导它人,已纠错,应为密云公交总站.握手
    一直走
    顶。
    天赋迷幻
    翔实生动!长知识,开眼界强
      握手最近咋不见你出来啦?
      最近被出差,刚回来调皮
    老顽童

    超强的路书和史书!强

      咳,上周末你去转大运河了吗?特想去,无奈上周一就报名“蚂蚁兵团”去十字寺、金陵了。

      上周因原计划去河北未遂,所以没作别的打算。

      但为了作建筑的功课去了趟中国消防博物馆,很受益!

      要不这周去趟张家湾?我估摸着芦苇荷叶都有了,遛腿去。。。

      好,等你通知,那座萧太后桥我一直挂在账上呢.
      发个活动吧,不怕人少,连走带拍的活动网上不多,你带个头吧.
      haha,那个桥和通州古城墙在皇木场,离张家湾有点距离,要两头都顾就有点赶了。我琢磨琢磨哈。
      咱唱着‘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的歌跟着玩总走,那桥可以以后再等张国涛啦.
    大可乐
    佩服好友的历险精神!精彩的文字介绍。谢谢分享。赞!!!强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