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

引言: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有着一年中最绚丽壮观的色彩,如同评剧《花为媒》中那段著名的《报花名》唱出的那样:秋季里天高气转凉,登高赏月过重阳,枫叶流丹就在那秋山上,丹桂飘飘分外香,朵朵都是黄。。。。。。
一、满山红叶似彩霞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大概是“红叶诗”中最著名的一首,有说此乃唐朝的杜牧同学在长沙岳麓山上游玩时兴起而唱的“嗨歌”,900年后这里赏景用的"红叶亭"因之改名"爱晚亭",该亭名列中国“四大名亭”,该山也名列中国赏红四大名地(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苏州天平山、长沙岳麓山)。
      可说起这个小杜同学,端的是超级可爱,其实,他更是超级的能搞,现如今谁要出名要走红,最便捷的途径莫过于采用雷语“暴形”,而此道之顶级大师当非杜同学莫属,杜大师的大手笔俯拾即是、光耀千年。
      怎么?凌乱了么?且听在下略说几段:
      1、当年一段《阿房宫赋》打榜成功,小杜一下跻身一流歌星之列,这首警世喻人的成名曲在艺术上超级成功,但在史实上严重失实,更可怕的是竟成了后世毁秦论政的基础素材,现如今,“火烧阿房宫”被中国考古界证明为子虚乌有,所谓阿房宫根本就没有建起来,火烧的实为秦咸阳宫,想想那千万篇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大学者的烧宫毁秦的作文,怎一个尴尬了得!当然,杜同学是已故艺术家,我们不苛责也罢,但其中意味深值得反思、反省!
      2、杜同学的很多名句,成就了日后众多的吃喝玩乐的品牌和名胜,咳咳,准确地说应该叫推波助澜、锦上添花,如"牧童遥指杏花村"捧红了杏花村汾酒,“一骑红尘妃子笑”命名了荔枝名品“妃子笑”,“夜泊秦淮近酒家”推介了秦淮河,“二十四桥明月夜”成就了扬州的“二十四桥”,“春风十里扬州路”、“歌吹是扬州”则是吹出了那个繁华的扬州城。。。。。。细究起来,这里倒也藏着不少趣事哩,如汾酒的另一品牌“竹叶青”乃明末清初书画家医药家傅山先生改良调配,他的书房“霜红庵”竟取自杜同学的“霜叶红于二月花”,看来这中国第一国酒汾酒倒与杜同学有缘,他的两句诗,成就了汾酒两个品牌。但他另一句随意之笔“二十四桥”可是给后人弄了笔糊涂账,弄得后辈闲人苦苦纠结到底是一座还是二十四座,最终在瘦西湖里生生定格成了一座,不晓得在将来的某个景区会不会弄出个寺庙来,名曰"四百八十寺"。

     3、回头再来说说开头那首红叶诗,据在下目前掌握的情报,这首诗,是在湖南常德的澧县一带(当时叫澧lǐ 州)写的,当时他的堂兄和公主堂嫂在那里锻炼,杜同学是为了即将到来的科考去取经、拉关系,这诗八成是和当地的文化达人们户外休闲时所作,不久,杜同学真的就金榜题名平步青云了,后来当上了繁华扬州的公务员(类似市政府秘书、军区参谋这样的位子),在那里做了十年梦(“十年一觉扬州梦”)。及至岳麓山爱晚亭的命名,传统说法是源于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的院长罗典,而细节,我倒很喜欢长沙十大传说之一的说法:说是乾隆年间的江南才子袁枚同学去那里拜山,但罗院长因对其有成见而不给面儿,袁枚于是请出杜前辈的“爱晚诗”来点拨、敲打(故意把那句诗漏掉那两字,写成“停车坐枫林”),于是罗院长幡然悔悟,立马儿摘了“红叶亭”、挂上了“爱晚亭”----爱晚,明是爱晚景,更是爱晚辈!只可惜,如今的宣传,只强调了满山的红叶,而有意无意隐去了这个更好玩的说法、淡化了更深的内涵。
     4、杜同学的红叶诗,一下“误导”了后世广大同学,以为红叶便是“枫叶”,如同“红豆生南国”中的红豆为特指一样,等到另外一位大人物指点江山、“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更是强化了这种意像。于是,当我初到北京,来至四大红叶观赏地之首的香山遍寻枫叶时,我傻了:原来----被误导了!原来,这里的红叶,是另外一种叫“黄栌”树的叶子,黄栌的花为黄绿色、材质黄色并能提炼黄色燃料,其叶呈卵圆形,除了秋叶经霜变红,其他任何特证均与枫不同。同样被误导继而“接力”误人的是很多很多吃旅游饭的,他们推介北京的香山,同样打的枫叶牌,看看网上铺天盖地的说香山为“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首,真心的坑爹!(我姑且将其改为“赏红胜地”)。还有新中国著名散文家杨朔的《香山红叶》,通篇竟没提到黄栌这个名字,反倒借老向导之口说那是“红树”(红树本为专有名词,特指海南一带的一种常绿树,不适合拿来当形容词或当作黄栌的俗名),可见文艺界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忽视,不仅限于“不辨菽麦”,中国传统文人特爱建立在不实论据上、不求甚解地发议论乃至谬误流传,其陋习根深蒂固矣。
       5、关于红叶,最乱麻的官司是枫与槭,这对冤家实在太让人纠结,从古至今、从名著到名人、从《尔雅》到《说文》、从中日到拉丁,讹传误判真假莫辨,真真是扯不断理还乱,扯不断便扯不断吧,不扯也罢。
     说起红叶,还要说下上世纪80年代的一部电影《等到满山红叶时》,当时我尚小,只记住了漂亮的女演员、动听的《满山红叶似彩霞》和红红的三峡红叶,也没听电影里说那树那叶叫个啥,现在找来一看,天,竟然是。。。。真的是----黄栌!
     当我傻过、晕过、吃过药之后,我终于晓得了:原来的红叶,就是泛泛那么一说,就是泛泛指的那种红红的叶子,可以是枫树、槭树、黄栌、火炬、红瑞木、爬山虎。。。。。。可不单单是枫树那一种。
      比如,长江三峡的红叶是黄栌,四川阿坝的米亚罗兼以枫叶、黄栌为主,华山红叶以黄栌、五角枫为主、淮河源头的“红叶之乡”河南桐柏的红叶是黄栌。。。。。。而南京栖霞山、苏州天平山、长沙岳麓山、巴中“洲最长的红飘带”光雾山、吉林蛟河红叶谷、辽宁本溪、桓仁及本桓“红叶大道“的红叶,这些才是各种枫树。
      在北京,红叶树的主力是黄栌,据说占到8成,而今,越来越多的山林被“彩叶化”,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如八达岭红叶岭、房山坡峰岭、海淀百望山、门头沟北宫、门头沟定都峰周围,只是,红叶树泛滥了,但红叶品质却并不尽人意!为啥?有病呗。对了,有病!两种对红叶极具杀伤力的病:白粉病和霜霉病,前者在红叶的阳面,后者在红叶的背面,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很多红叶干巴枯脆、面上似白灰白粉、中间有黑斑,这就是中了招了,所以,纵然有漫山红树,难有鲜艳红观,更多是艺术化过的渲染。
       除了黄栌,北京还有红栌,但后者春夏秋均以红为基调,呈嫩红、鲜红、紫红之变化,叶片也较黄栌大。另北京前些年广泛引种北美火炬树,其树因其种穗似高擎火炬而名,其秋叶鲜红透亮极具观赏性,但经风速凋不持久,且无天敌、根系极具扩张性和破坏性,严重祸害了周围本地物种,故现已被北京踢出园林绿化红化树种。
         该吃药了


二、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我住处附近的一条路旁有两排树,其中一排是银杏,还有一排也是银杏。前一阵儿,秋风骤起,霜寒乍袭,不经意间,其中的一排突然就黄了,另一排突然也黄了,黄得纯粹、黄得耀眼,仿若万千蝴蝶呼扇着金色的翅膀,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如果说红色是血色、是生命之色,是叶子在做完吞吐吸纳之功、完成了春生、夏长、秋收之轮回、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惊艳绽放,那么黄色则更具积极色彩,更容易让人联想到阳光、朝气、成熟与收获。不是么?看我们赖以为生的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谷子,看摄影人最喜爱的遍布全国、动辄扯地连天的油菜花,看北到长白山南到新疆的秋季变色林,黄色,是最容易形成规模、最为人激动的梦幻之色、阳光之色、蓬勃之色。
     在秋天的北京,那鲜亮的黄色更是比红色常见,也更能代表北京秋天的色彩、更应该是北京秋天的标志色,正是这随处可见的黄色让北方、让北京有别于南国的秋天,呈现一派金丽辉煌的梦幻气象,看看这些黄色的代表树种吧,银杏、白杨、白桦、柳树、槐树、枣树、山杏,而此其中,最具观赏性的莫过于银杏了。
     知道银杏,最早是通过中学学过的一篇同名课文,当时还没见过这树,但记住了它的别名“公孙树”、“白果树”,记住了这是化石树、中国树。到了北京,当我慕名辗转寻到这种树,我突然有股冲动,想给它改个更形象更易记的名字----鸭掌树(后来我才知道,它真的有个俗名,叫“鸭脚子”)、蝴蝶树、扇子树、金叶树!肿么滴? 还有哪种树叶是如此形状、如此充满童趣,哪种树叶如此金黄、如此充满激情!
     见过了红叶的红,见过了更多名不符实的、不尽人意的、干巴发暗的、炒作的红之后,我对这秋日的金黄着迷了,地坛、钓鱼台、使馆区三里屯、中山公园、日坛、国图、大觉寺、潭柘寺、奥森、清华、北大、人大、交大、化大、北科大。。。。还有更多更多较小范围的路边(如地铁5号线和平里北街西面连接和平里医院和中国建研院的南北马路,京顺路大山桥西侧的隔离带)------“金叶树”,是的,是真实、鲜亮、生机勃勃的金黄,是让我由衷赞叹惊呼的阳光树!!
     你看它的枝干是那么高大挺拔、它的叶片那么鲜亮通透,它的叶形那么奇特有趣,它的影像表现那么漂亮动人,整个公园、花园、校园、街区、哥哥妹纸都为之光彩,它为这个金色的秋天奏响了最最华彩的乐章!
  再往深说,这是从恐龙时代穿越过来的最古老的树种,是延续数亿年品性不变的树种,也是寿命最长的树种,它的树龄竟高达3000多岁(湖南永州市新田县“世界银杏之王、湖北恩施巴东县清太坪镇“状元树”、山东莒县浮来山定林寺“天下银杏第一树”),我国还有多棵商周时期的2500多岁的银杏(如西安周至便有一株,相传为老子亲植http://sx.sina.com.cn/news/b/2012-10-19/061823955.html),在北京,有潭柘寺和红螺寺的唐银杏和大觉寺的辽银杏,树龄也都超千岁,而地坛和钓鱼台的银杏也有多棵500岁。在分布上,银杏的足迹从辽沈到西藏到两广到沿海、遍及东西南北22省和4个直辖市,最大面积种植的“银杏之乡”在山东郯城县新村乡(我国3000岁的雄性银杏树王就在此地)和江苏邳州市铁富镇,目前竟多达数万亩,乖乖,那是何等壮观之天地啊!银杏,倾其形色、质地、果实、叶片,为世人作着特殊的贡献!
     但凡这种稀罕、独特之物,便是国宝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银杏树,学名Ginkgo biloba,元朝称“白果树”、明代称“公孙树”,还因其叶子的形状,有鸭掌树、佛指甲等别称,我国古代多称其为“鸭脚子”。银杏树生长缓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其“公孙树”的得名正是缘于“公种而孙得食”之含义。

  银杏树属银杏科,落叶乔木,高可达40米。叶为扇形,雌雄异株,种子椭圆形或倒卵形。它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与其同纲的其他所有植物皆已灭绝,因此,银杏树又有“活化石”之称。银杏树出现在远古时期的古生代二叠纪,到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最为繁盛,分布几乎遍及全球。但到第四纪冰川时期后,世界上的银杏大多灭绝,但我国却奇迹般地保存下一部分,现在其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等26种。

  银杏是我国的特有树种,且为最珍贵的树种之一。我国栽植银杏的历史悠久,早在汉末及三国时期,江南一带已有栽培。到唐宋两代,黄河流域也广泛种植,最早的可追溯到商周时期。所以我国的很多地方,尤其是寺庙中,现在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银杏。

    另,参考:

http://wenku.baidu.com/view/a3b20726bd64783e09122b1a.html(国树研究)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8svAQQ85LYqtOguX_Z0jIFdtc2_j_cWhicQEy7_lFwrcBOAB1UZoNT3Q3pjzZeh3oBV_XG1xQk1j-MMX6yMsRtf8KGKghfr1e_cFzumapzW(银杏概说)


附一:银杏得名   http://ztc.heshan.gov.cn/2011/201109/20110917161144.html

银杏名字的由来 (中国银杏网)

  银杏
    宋代欧阳修有诗,题为《鸭脚》
  鸭脚生江南,名实本相符。
  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
  由"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可知银杏一名是宋初皇帝的赐名。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称,鸭脚子,原生江南,叶似鸭掌,因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宋代张舜民诗:何人栽银杏,表条数尺间。宋代《宣和画谱》(1180-1125)收录内臣乐士宣和的"银杏白头翁"画一幅,只称银杏,不称鸭脚,可见,宫廷称"银杏"而民间仍普遍称"鸭脚"。银杏一名既可指银杏球果,也可称银杏的种核。

  白果
    白果一名始见于元代李杲(1180-1251)《食物本草》。当时银杏药用盛行,更因银杏结实落地,果肉烂没,只留种仁,色白如银而得名。种仁食药两用。至明朝白果之名大盛,被李时珍收入《本草纲目》。至今,我们大多知道白果,而忘却了其旧名银杏了。白果一名,虽可指树,但含义上应专指白色银杏种核而言。以免与"既可指银杏球果又可指银杏种核"的"银杏"一名相混淆。单列白果,仅指银杏种核。尤以药用食用、方剂及药膳均称"白果"一名。

  公孙树

    明朝以后,人们据银杏的生长缓慢的特点,称之为"公孙树"。"公孙树"始见于周文华(生卒不详)的《汝南圃史》称:"公种而孙得食"意思是你少年时种银杏待到当爷爷时才能结果实,吃到白果。而佟屏亚《银杏史话》则称:"传说中华民族祖先轩辕氏复姓公孙。银杏的寿命可与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相比,因而称为’公孙树’"。此名专指银杏树体而言。其被列为慢生树种行列。一般裁种20年方能结实产白果。30年方进入丰产期。

  千扇树
    银杏每年3月长出新芽,它的叶片下拖着一根细长的叶炳,形状就像一枚枚天然的书签,又像一个轻轻柔柔摇曳的绿色小扇,"千扇树"因此得名。

  树王
    银杏除自然变化及外力破坏外,极少见其自然死亡,即使主干枯死,树桩上又萌新枝,是银杏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此其一;银杏树千岁是小弟弟。银杏树 大荫大,如山东莒县浮来山定林寺银杏大树高26.35m,胸围12.04m盖地1.3亩,至今仍苍翠挺拔、直耸云天。全国千年以上银杏树300多株。,此其二;银杏愈老,产量愈高,据调查,银杏单株产量最高有600kg-1000kg。广西灵川县海洋乡的九连大银杏树龄约220年最高产量650kg;贵州盘县黄家营1000年余生银杏,1965年单株产白果1000kg,此其三;银杏树抗核辐射、污染、尘埃等,最适合与人类相处,此其四,银杏树畔寿星多,宅中有银杏,人活百岁多,这已是现实,此其五。因而在众多植物中,被现代人称为"树王"。

  枰或平仲
    源于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华枫枰栌"和西晋左思的《吴都赋》"平仲桾梃",因缺乏足够的证据,清代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对此只说:"银杏或云即平仲木。由此看来,"枰"或"平仲"是否即为当今之银杏,缺乏肯定性结论。"而有人敢说"枰"或"平仲"即是今之银杏树,是因为唐代李善《文选》一书引刘成解释;"平仲"即平仲木,"平仲之木,其实如银。" 后人以此为据,认为枰、平仲即是今之银杏。

  鸭脚
    树叶似鸭掌而得名。北宋文学家刘原父一首五言叙事诗,诗云:"巍帝眜远图,于吾求鸭脚,据此三国时民间便有"鸭脚"在民间更负盛名了。

  飞蛾叶
    含义与"鸭脚"相似,其叶片宛若一只翩翩起舞的飞蛾,俗称"飞蛾叶"或"飞蛾树"。应用不普遍。

  "佛指甲"、"佛指柑""灵眼"
    陈嵘在《中国树木分类学》中虽将上述列为银杏之异名,但据《中国果树志?银杏卷》称,此系当时当地一些银杏的品种名称,不应作为银杏异名应用。据《浙江通志》称,佛家用银杏木雕刻佛像,木坚硬细腻,指甲虽薄,亦雕刻如真,不损不破不裂,各地千手佛皆以银杏木雕成,故有佛指甲之称。

  圣果
    唐代佛教盛举,寺庙建筑叠起。至今保存完好古老银杏大树多半见于寺庙,是僧侣们精心保护的结果。唐代僧人释默曾有"圣果寺"诗留于今。
  诗云:
  路在中峰上,盘围出薜萝。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古木从青霭,遥天浸碧波。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唐诗注:圣果寺在今杭州凤凰山上。僧侣们称银杏树为圣树,称其果为"圣果"。因此,"圣果"、"圣果树"是唐及唐之前宗教界对银杏树的尊称。

附二:北京银杏观赏地(转)

1、钓鱼台国宾大道

北京秋天最有名的是红叶,但最美的却是银杏叶。北京地区的银杏种植历史比较久远,很多地方都有银杏树,但最美最有名的银杏大道要数钓鱼台国宾馆门前这块儿。据说这里的银杏是北京最早种下的一批,现在钓鱼台可以说是北京观赏银杏的一个地标。

2、地坛公园

地坛公园的银杏大道远近闻名,从公园北门进入,两排高大的银杏树便让你一览无余。秋意未浓时,这里已有很多游客观赏银杏,摄影爱好者也拿着长枪短炮取美景。在这里可漫步在银杏大道,也可带着孩子在游乐园玩耍,老人可听公园里的票友唱戏,或是跟着舞蹈队跳上一段。

3、三里屯东五街

三里屯东五街是北京的使馆区,从街西口到街东口,路两旁齐刷刷地种着两排银杏树。相比公园景点的人来人往,这里显得严肃了很多,站岗的门卫会目视着你的一举一动。这里是北京一片少有的净土,除了偶而的出租车外,行人也很少。漫步在三里屯东五街,特别像是在某个电影中的ending画面之中。

4、景山公园

如果秋日走上景山顶,看的不是银杏,但那满眼的秋黄与红色的故宫墙壁交相呼应,历史的沧桑与厚重让人更加寻味。景山公园内也有银杏,也许是因为某个皇帝在这里自缢,所以人们不是很喜欢在这里欣赏景色,但这般静谧正好迎合了摄影者的口味。

5、颐和园小湖边

银杏树在颐和园的西南角,石舫附近。银杏树共有三棵,分布在小道两旁。两棵大些的靠近水边,稍小一些的靠近一个院门。

6、中山公园

就在中山公园刚入口,便会看到好几株巨大的银杏树,好像一顶顶黄龙伞分外耀眼。清风吹拂,落叶飘洒,纷纷扬扬,绿茵如毯的草地铺满金色的叶片。

7、清华北大

走进清华南门,正对着是一条通畅的南北大道,沿大道直行,及至南北大道与东西大道交汇的路口,是一个宽阔的十字路口,从十字路口西行,是一条银杏成行的大路。到了秋天,这条路就是一条燃烧的金黄色梦幻大道。清华另一个银杏地就是清华大学宿舍五号楼前了。

北大西门前共有4棵银杏树,不过后面两棵总不被注意。前面两棵大树实在太老了,老得没人能说清到底是哪年哪月谁种的了,不过据说都有300多年历史,可从来不结果,因为是雄的。

8、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校园里有两排银杏树,在图西楼和综合楼(外国语学院楼)之间。每年十月份,银杏叶变得金黄,又慢慢变成白色,站在中间的小路上望去,很是美丽。

9、国家图书馆

很多人并不了解,位于海淀的国家图书馆其历史上是元代大护国寺,因此在这里也藏着两株7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矗立在旧的国图主楼西侧,它们被一片草地包围着,像一对从容的老者。

10、郭沫若故居

什刹海柳荫街的郭沫若故居也是一处赏银杏最佳的幽静之地,仅一墙之隔,马路上熙来攘往、热闹喧哗全都听不见了。坐在院内长椅上,只有阳光和鸟声,坐在树下看书,阳光洒下来,宁静而温暖。宅院内有银杉树、松柏、海棠、银杏等,都是郭老夫妇当年亲手种下的。

11、奥体森林公园

公园里有三处银杏密集区,最大规模的一处在奥海西侧,旁边还有白杨林和槭树,色彩丰富。

附三:京郊古寺赏银杏(转)

 按照惯例,北京赏银杏的最佳时间是1020日至1115日间。黄绿相间的银杏树叶,像一群群蝴蝶相拥相舞,与灰色的古建筑相映,别有一番风味。如果说京城里的诸如三里屯五街银杏大道、钓鱼台国宾馆银杏大道是北京秋日里的一道靓丽风景,那么,位于京郊各大古寺里的银杏树,“独木成林”的奇景更是北京历史沧桑的写照。

(一)大觉寺

    北京西山大觉寺内有数株千年古银杏树,每年秋季金黄的银杏树叶与幽静的古寺相映成趣,自成一景。据介绍,今年大觉寺银杏最佳观赏期在1022日至1111日之间。届时,大觉寺将举办以银杏观赏和弘扬银杏文化为主题的大觉寺文化节。

  大觉寺有古银杏4株。无量寿佛殿左侧的银杏树王,有1000多年历史,高达30多米,胸径有78米,如果用人合抱的话,大概要七八个才能合抱得过来,浓荫遮盖了大半个院子。

  相比之下,在无量寿佛殿右侧的另一棵银杏,则显得年轻而纤细,其实这棵“小银杏”与银杏树王同龄,只是主干已经死亡,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从主干根部顽强生长而出的支干。这也充分映证了银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的坚韧不拔的品性。

  大觉寺另外两株银杏,也有说头。一株被叫做“九子抱母”,在主干周围,有九棵粗细不等的小银杏树环绕一圈,树龄超过500年了,此树枝叶繁茂,远观像一片小树林,也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奇景。另一株银杏更令人称绝。银杏树有雌雄之分,这棵银杏树却雌雄共生一体,根部树干盘绕相缠,巨大的树冠只有一半结果,另一半却不结果。被人们称为“龙凤树”。

  北京赏银杏的地方很多,大觉寺的银杏与众不同,人们愿意来这里,一是看银杏璀璨的黄,更主要的原因是品味古银杏的历史沧桑。

  大觉寺门票:旅游淡季票价10元,旅游旺季20

  公交路线:颐和园乘346路、330路温泉换633路大觉寺下。

  自驾路线:京藏高速北安河口出-北清路-北安河-大觉寺;或西北六环军温路口出-大觉寺。

   (二)潭柘寺

   古银杏巍峨屹立在寺内的毗卢阁殿前东侧,其郁郁葱葱的绿冠高达30多米,粗壮挺拔的巨干周长达9米,是唐代种植的,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相传清朝每换一个皇帝它都要长出一条小干来,久之与老干重合。因银杏树的根部能滋生出小干来,是它的生长特性。清乾隆皇帝就此御封这棵古银杏为“帝王树”。同时又封西边对称一棵为“配王树”,是辽代时配植的。除此之外寺院东路行宫院里的两棵明代雌株银杏,每年秋季也都是硕果累累。

  潭柘寺门票:55

  潭柘寺美食:景区内有嘉福饭店,餐厅精心备有“潭柘素斋”,定让广大游客大享口福和欣赏到精美的素斋艺术。

  公交路线:326到河滩后再换车可达;从前门、阜城门、乘游7,或乘地铁到苹果园换931路即可。

  自驾车:走二环至西便门桥、走三环至莲花桥、走四环至南沙窝桥、走五环至衙门口桥,向西进入莲石路,向西直行,进入石门营环岛,在环岛第3个出口直行进入G108国道,沿G108国道行驶12.5公里,朝王平方向,直行进入潭柘寺环岛,沿潭柘寺环岛行驶70米,在第1个出口左前方转弯进入潭王路,沿潭王路行驶2.7公里,到达终点。

   (三)红螺寺

    有京北第一大寺之称的怀柔红螺寺内,有著名的植物景观三绝,其中一绝是大雄宝殿前的两棵唐代雌雄银杏。相传这两棵银杏十分奇特,雌株结果不开花,雄株开花不结果。清代寺内僧人有诗云:红螺寺院两银杏,雌雄异株分东西。西雄开花不结果,东雌无花果实丰。其实,雄株开花不结果是正常现象,雌株结果也很正常,说无花,可能是观察错误所致,因银杏开花不太明显。其中西边的雄株,在主干周围有几棵小干,说是小干也都长成为古树。相传我国古代每改换一个朝代,它都要长出一条小干来。也类似潭柘寺帝王树的传说。

  红螺寺门票:54

  公交路线:北京东直门乘坐916路公交车到怀柔区城内,再转乘出租车(10元)到达红螺寺

  自驾路线:在北京上三元桥走机场高速,在北皋收费站下高速走京密路在怀柔立交桥下桥到怀柔城区,沿青春路环岛往北直行即可(约10分钟)到达红螺寺景区。

     (四)石佛寺

  在昌平区居庸关外四桥子村石佛寺遗址,高矗一棵巨大的古银杏,它高达30多米,干周长7.6米,是唐代种植的,距今已一千二百多年,人称关沟大神木,是关沟七十二景之一。现已是游览八达岭长城的一景。它是棵雌株,每年秋天都是硕果满树。关于关沟大神木,在当地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大神木南面有一尊石佛,石佛朝北,面对神木。有人把石佛挪面向南,第二天早晨它又转回身仍面向神木朝拜。

  交通路线:德胜门919路车到八达岭,换乘小巴到石佛寺即可。

 (五)西峰寺

  西峰寺在潭柘寺的东边,该寺分上下两院,就在上院内屹立一棵伟岸参天的古银杏。其高达30多米,干周长7.5米,是宋代遗物,距今已一千多年。现树下有一残碑,但碑文却清晰可辨,上书:此鸭脚子(即银杏)种于宋代。这棵古银杏为雌株,是北京地区结果实最多的古银杏。树下的残碑,就是在1980年秋,被一棵因结满果实而压折的水桶般粗的大枝,断落下来而砸碎的。

  交通路线:苹果园地铁站乘931路公交车至西峰寺站下车。

 (六)香岩寺

  密云县巨各庄乡塘子小学(唐代香岩寺遗址)院内,矗立着一棵巨大的古银杏。其高达25米,干周长达9.1米,它是唐代以前种植的,距今已一千三百年以上,是北京的古银杏之最1990年秋,北京市园林局的专家鉴定)。据《日下旧闻考》中记:香岩寺内有鸭脚子(即银杏)一株,又名白果寺。附近乡民历来视古银杏为神树,过去在树上挂满了写有祈祷祝福词句的各色布条,以求吉祥昌瑞……

  交通路线:东直门乘坐980路到密云汽车站下车,换乘密云5路车即到。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老顽童发表于2013-11-11 22:57  
分享到 
赞过
(6254次阅读/97个评论/38人赞过)
    Q382071185
    赞一个
    宋金鸽

    那天带大家去

    泥娃娃
    OMG 长的呀
    红舞鞋

    童童你又卓越了

      流汗小红你又冬闲了。我有大柿子赏赐,领赏?勾引
    L Z-老左
    先赞一个  空了看
    S基摩人
    马克。明年把落下的转一下~
      ??都落下哪了?这些银杏林可是一年比一年多,一年比一年大了。
    O不说也罢O
    北京最老的银杏树在西峰寺内(现国土资源部培训中心),树龄1800多年,树下有三通石碑记录着它的光辉岁月,石碑已残,但树依然坚挺!
      呵呵,这个确实很老,只是,我查到的没有那么多年,网上说有块碑这样写的“此鸭脚子种于宋代。网上说最老的是潭柘寺、红螺寺、香岩寺的唐朝银杏,1300年出头。
      刚刚又搜索了下“西峰寺 银杏 1800”,网上的描述几乎是一个模子,是完全相同的一段的复制,真伪莫辨。感觉还是那块碑靠谱些吧。

      又狠劲搜了西峰寺,说据“推测”该寺最初建于汉代(比潭柘寺早百年),银杏的1800树龄可能据此 “推测” 而来(并非鉴定、测定)。关于那三块碑,这样描述的:
      这三块碑中,《重建西峰禅寺碑记》《重建西峰禅寺记》两块是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立的,另一块《敕赐西峰寺碑记》是明隆庆四年(1570年)或稍后一二年立的。
      西峰寺现存的三块残碑,记述了西峰寺自唐至明800多年的历史,立碑至今又经历了500余年,岁月悠悠,古韵尤存。
      而我最初查到的那个写种于宋朝的碑,不知其出处,甚觉蹊跷,好像不属于那三通碑,那段种于宋朝的描述,广泛见于北京古银杏树的汇总介绍。
      ---另关于银杏之最之争,密云香岩寺有这样的说法:
      “它是唐代以前种植的,距今已一千三百年以上,是北京的“古银杏之最”(1990年秋,北京市园林局的专家鉴定)”
      这篇末尾附有北京古银杏树统计表。
      网上这些东西,很多是复制粘贴、一传再传,疑点重重、真伪莫辨。

      长知识了!

    尘沙
    咖啡真下功夫了!辛苦!介绍这么多知识
    相比还是更喜欢银杏
      我也特喜欢银杏。总觉得红叶那些比较虚,而这个银杏则是真实的、真的很黄很黄。
    蓝天
    绚丽多彩的秋季,这一片是银杏树,另一片也是银杏树~~

      这还活学活用了坏笑

    阡陌*
    师傅太博学了,佩服得五体投地
      流汗偷来的,学来的,加油、点火、乱炖,如此而已。奋斗
    博爱

    顽童老兄 博古通今 知识储备够丰富的!

      感谢这个时代,感谢网络,感谢网络上那么多资料和提供这些信息的智者!我们能做的,更多是学习、甄别、筛选、领悟、利用、发挥。
    心游
    这许多多字,看着都喊累,人们现在懒懒的不行不行了,偶也在这样的人们中尴尬!不用说用手码这许多方块块字,便用键盘也懒得敲出了,当然莫言者除外,万总便在这除外者之中了强!敲字累的不止是十根肉棍棍,那脑细胞也老累了,不止要储存老多老多的食材,主人想吃的时候还要准备着时刻蹦出供主子想用,万总那脑瓢瓢里的食材老多啦,老佩老服了抱拳
      抱拳哥哥言重了!我也是闲的。闲情逸致,总得找个出口啊。
      这不,为了写这些东东,也学了不少新东西,复核了不少老东西。
      刚刚,还看了这部电影《枫》(文革武斗),哥哥可曾在当年看过?
      这电影太震撼了。。。。于是我又想到我在第一段中遮遮掩掩的想法。
      红色。。。。这个红色,很多是虚妄的呀。看完这部电影,突然想到那句:残阳如血
      这里有段影评:
      同感,严重同意心游的评论!
      老顽童,你出书吧。。。
      白眼你就等着偷懒 开卷 呢是吧?你有益了,我有苦了!抠鼻
    荷塘清莲

    其中一排是银杏,还有一排也是银杏。。这两句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阴险另外,火烧“阿房宫”好像不是杜牧说的,最早应该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的吧。你查查是不是。

    憨笑坏笑

      呵呵,前者是我大胆偷先生的。后者,姐姐去查吧,司马史官只说了火烧,没说烧哪,这才给后人钻了空子。我文中写了,考古证明,其实烧的是时任皇宫咸阳宫,而绝非只建了几处台基的阿房宫。根本就没得烧嘛。no
    山青水秀
    全部仔细看,太费神!不看吧,又想看!不知该如何是好!所以还是作者有问题,应该做成快餐性质,既快捷又经济!偷笑
      这个是大吃,也是大厨。。。。。你来做。。。白眼
      调皮,做吃的没问题,做文章还得靠你!
      这年头做文章,要不加点地沟油苏丹红发泡剂,不是穷死酸死就得饿死,还是真大厨实用。看好你亲亲
    cat
    写的好长啊!看的快累死了,不过很值得,你这么的用心做功课真应该把你写的这些分类搞个文集,给你的粉丝们好好的欣赏也可当是科普一下众生功德无量玫瑰
      呀,你饶了我吧。你别拍砖我就谢天谢地啦!阿弥陀佛!抱拳
      这样的好文章我拍砖那不是脑子坏了么,得有挑选的拍砖扔飞刀
      你多少是浪子回头啦,善哉善哉!抱拳
      有啥补充和指示不?帮我把这些梳理清楚些。。。
      你见过几个吃货是特别好的厨师,动手动脑子的事情还是烦劳您这样的有才能又勤劳的人吧!既懒又笨的我会给您加油的
      帮你提炼下-----吃货几个能下厨?坏笑
      再续一句:只会吃饱论头足憨笑
      再续:能吃能说口舌技
      再续:动手动脚唤奴仆。。。
    山野茶思

    漫山红叶似彩霞,正是顽童扫盲时强

      最让人纠结的我没敢写呢衰------枫树和槭树!这在学术界都纠缠不清,咱平时看到的所谓枫树,有不少是槭树(北大校园便有)!这个实在搞不定啊!
      既然是看赏景,分不清就分不清,两者合二为一不就可了?

      no这是文科生说的哦。
      中国这么多年就这么马马虎虎过来的,重感性,少理性,重人文,轻理工,我这里的第一段,就点了点这类现象。前人的不严谨,给后人造成不少麻烦。花草是其次,态度很重要。酷
      错,这是经济学生说的。

      与其纠结在两个从景观上来说一样的植物的区别问题上,不如当成一种,并不影响你的初衷:赏景。

      效率问题。
      再说,再说!你还想不想要柿子了?!你等着,给你西红的柿子!大兵
      这个既经济又效率阴险
      哈哈,好好好为了柿子

      其实啊,在植物命名与区分中,这是一类现象,是最让人纠结的东西。
      如橘枳、桔橙、桃花樱花、连翘迎春、山丹百合萱草黄花菜。。。。。说话看景无大所谓,论到经济、效率,可就真麻烦啦。
      针对枫与槭的官司,从古打到今,从名著到名人,讹传误断比比皆是,堪比最乱麻的一桩。
      现在比较缓和的说法是:
         我们现在提到的槭树,与枫香树毫无关系。槭树为槭树科(Aceraceae)槭树属,具对生叶和双翅果。枫香树为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枫香属(Liquidambar),叶三裂,有蒴果,种子矩圆形。
         如果我们采取宽容的说法,把槭树属植物也称为枫树属,中国的枫树队伍就会变得壮大,枫香树也会变成枫树大家族的名誉会员,彼此其乐融融,如兄如弟,这有什么不好呢?事实上,我们正是这样做的。所以说,人们同时把Acer译为槭树属和枫树属,同时把鸡爪槭称为鸡爪枫、把三角枫称为三角槭。这样一来,等到秋天时,你看见红叶就可以吟诗,不必非得跑到树底下,确认它是否枫香树之后,才敢于理直气壮地说出“停车坐爱枫林晚”。
      这样多好,让植物学家去研究吧,咱只管赏景吟诗拉上歌儿呲牙

      唉,其实这实属无奈啊,要不怎么有说咱的语言不够严谨、文化里有太多“糊涂涂”呢,一声叹息吧。
      你上周末的功课效果如何?管用没?可别这周末哭鼻子哦,到时,面巾纸脱销。。。。。
      奋斗中,不出意外周日可解放坏笑

      这周还想去摘柿子。。。。。。还去老地方不?打打秋风,捡点“剩产”。。。。
    旅人
    不错,比以前的都好,,,
      流汗流汗流汗流汗一地的汗珠子啊。
      这个东东写着写着,已不是我最初想写的、随便说说红与黄了,特别第一段,总觉得胸有闷气堵得慌。结果。。。其实。。。两段风格全然凌乱了。唉,,,,乱了乱了。
      汗滴,,粒粒皆辛苦,,,呲牙
      起码音乐不那么吵了,,,
      白眼又学那个飞飞调侃我的配乐白眼
      亏得我没为了适应第二段,加个枪炮齐鸣的伴奏,哼
      还真没去过西峰寺,你去了??
      后面的附录是整段移植滴。西峰寺这段,觉得有点蹊跷:
      现树下有一残碑,但碑文却清晰可辨,上书:“此鸭脚子(即银杏)种于宋代”。这棵古银杏为雌株,是北京地区结果实最多的古银杏。树下的残碑,就是在1980年秋,被一棵因结满果实而压折的水桶般粗的大枝,断落下来而砸碎的。
      ---哪天去瞻仰一番。就这周了。
      得找个抒情小调嘛呲牙
      就预测你准来!!
      下次给你来个东北乱炖,看堵不上你的嘴大兵
      去打探一番,回来汇报,,要图文并茂啊,,最好是配乐散文诗。
      惊讶来回的机票给报不?勾引
      悄悄地,听这段日记,严禁回帖调侃哈!
    晴天的晴
    又长知识了
      回去包包子去,蒸得了进贡!大兵
    西北兵
    抱拳
    山野清风
    我第一次去香山时也在找枫树,以为红叶就是枫叶
      哈哈,我当时还真找到了一棵,只是低枝上的红叶都给撸光光了。
      我还被忽悠着买了一叠封装的黄栌叶,小贩告诉我,这才是香山红叶。
      感谢小贩调皮
      这是目前百度到“香山红叶”,真是祸害人啊!
      与之相类,另有N多“四大赏枫胜地”之词,不晓得谁最先炒作起来的,同样霍霍人!
      最早是语文课本里那篇《香山红叶》
      我刚才又翻看了那文章,里面借老向导之口,说那树叫“红树”。-----这个“红树”应该不是随便说“红的树”,而就是特指专有树种“红树”。所以那一段,虽然说了香山红叶不是枫树,但却犯了另外的错误,这个“红树”也与黄栌完全不同!所谓“红树”不红,黄栌不黄!
      我查到的:

      红树与黄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树木。《辞海》解释,红树属红树科,常绿灌木至小乔木,叶为长椭园形,全绿,分布于热带亚洲至澳大利亚,亦见于我国海南岛。黄栌属漆树科,落叶灌木,叶卵形成倒卵形,入秋变红色。分布于我国北部和中部。

          由此可以看出,红树与黄栌有三点区别:一、红树属红树科,黄栌则属漆树科;二、红树为常绿灌木至小乔木,黄栌则为灌木,叶子入秋变红色;三、红树分布于热带亚洲至澳大利亚,亦见于我国海南岛,黄栌则分布于我国北部和中部。

          通过对比分析得知:红树四季常绿,叶子秋季也不变色,它在我国只见于海南岛;黄栌却生长在我国北方,它的叶子入秋后变为红色。

          结论:香山的红叶不是红树叶,而是黄栌树叶。杨朔写作《香山红叶》时,误将黄栌为红树了。

      本来打算写这篇东东时,只是想泛泛写景,可写到红叶之误及阿房宫时,突然义愤起来,早先那些不辨菽麦的文人,是以感性议论见长,而疏于对实际的自然知识的了解。所以往往生发出空论、建立在错误论据上的貌似正确的空论,最终生出中国文化中的几多糟粕。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