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莫旗之三——人物(上)
09·8·19(周三)去塔温敖宝
这一天已写了《去塔温敖宝》的专文http://www.czqjkw.cn/bbs/dispbbs.asp?boardID=91&ID=6800&page=1,这里再补充一些细节。
当地党政领导对李振海的支持包括赠给他风力发电机、太阳能发电设施、电视机及接收天线,去年又专门为他修了一条输电线路进沟,老模范把这些一一指给我们看。回来查资料知道,李振海是国家三部委在2006年表彰的120名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之一,内蒙古算上他也只有三名。提到他向社会捐赠的价值几十万元的树苗,老人苦笑着说,这事现在不好做了。问他原因。一是有些人不爱护这些树苗让他看着心疼;二是赠了树苗就被请去技术指导,他现在已经搭不起那份时间和精力。这应当是很实际的问题。莫旗地域辽阔,1万1千平方公里的面积已有三分之二个北京市大。我们来看他一次已觉不易,何况他还有自己的工作。老人兴致勃勃的谈到他新的计划:再种15000棵树,治理好一道1500米长的山沟。
也说到财产和分配。陪我们来的镇上的副书记介绍:老人的林木资产价值目前已达3000万元,社会生态的价值一般按林木价值的10倍估算达到3亿元。对这些财产,老人表示会平均分配给五个儿女。“平均分配都是高看了儿子,因为三个女儿出的力多”,老人补充说到。告别老人时看到了李家的第三代—两个小姑娘一个小伙子,他们都是上中学的年纪风华正茂,给这绿意盎然的山谷更增添了勃勃生气。
问到塔温敖宝镇的城镇公共设施建设,书记介绍镇上正在用300万资金解决全镇的自来水工程。这应当被看做城镇走向现代化的一步,希望下一步的垃圾和污水处理也能早日跟进,保住这里的绿水蓝天。书记提到介绍莫旗的一张有名的风景照就是在这里拍的。我衷心的对书记说,在你的任内,即使塔温敖宝的旅游没能开展起来,但是只要保护住了这里的环境,你就功德无边。这是我的看法,也是想到这里的网友、莫旗知青草原风关于开展莫旗旅游、注意保护环境的建议。在旗里和领导们座谈会后,曾专门和旅游局长提到草原风,局长记得她。
09·8·20(周四)降88毫米大雨 下午访王丽华父母
几天来已经习惯从旅馆四层楼梯间的大玻璃窗向北眺望尼尔基水库,凭窗望去,视线越过百米外水库的副坝可以看到无边的水面和蓝天,令人顿感心旷神怡。今天早上起来,披衣穿过走廊走到楼梯间窗前,只见窗外风雨交加、天低云暗,风吹过水库宽阔的水面卷起层层白浪。
吃过饭拿了行囊下到一楼大厅—今天预计去莫旗西北部的库如奇,准备第二天回来。外面的风雨一阵紧似一阵,风吹过宾馆前的停车场,在路面的积水上留下清晰的风痕,柳树的枝叶也顺风倒向了一边。一会儿传来消息:尼尔基有的地方积水成灾在紧急抢救,原定知青回访团去库如奇活动取消。一会儿又听说统战部负责具体接待我们的小伙子小曹家也进了水。纷乱间想起过去在莫旗插队时遇到下雨时的种种:过江打草遇暴雨的狼狈、屋漏时房顶的泥掉在脸上还在熟睡的伙伴……
下午和风烟俱净去王丽华家拜访她的父母一家,从位于北门外的水库宾馆向十字街走去,带有明显坡度的马路边上水流成河。丽华知道今天我们不能去库如奇,上午已经顶着风雨到宾馆等侯我们。第一次见到这对可敬的老人,丽华爹76岁、妈妈也过了70,都是瘦瘦的中等身材很精神。我在地垫上坐下来,开始了和老人们的促膝交谈。老人从51年前大跃进在河北老家生产队负责政治学习、四清“阶级斗争”升温、去吉林途中险些扔掉才几个月大的丽华、师范毕业的老伴不得已埋没农村一生却教出几个好儿女;讲到在莫旗立命安身、在生产队时期常常几天埋头干活一言不发;讲到现在靠土地转包和低保生存的现状。我喜欢听一个人的一生。人生其实是一个人在世间最值得留恋的东西,包括人的各种命运和那些丰富的情感体验。一个人的一生同时还折射出主人公生活的那个时代。这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充满了理想、激情,也使国家民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应当好好重视这些宝贵的经验。
丽华父母招待我们吃了很好的地方饭菜后让儿女们送我们回到宾馆,我们衷心为这对老人和他们的儿女祝福。过宾馆大厅时,听到从过道传来餐厅里悠扬的乐曲。原来是从各地回到莫旗的原旗乌兰牧骑队员饭后在联欢。
歌声悠扬、舞姿翩翩。免票。
一是有些人不爱护这些树苗让他看着心疼;二是赠了树苗就被请去技术指导,他现在已经搭不起那份时间和精力。
因为一切都是免费的,所以,对接受者没有约束,同时,接受者要求你免费(即使有偿)指导也是必然的,所谓"无偿提供"听起来是一种美好事情,但实质并不一定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