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概括他最末一段:
落后挨打、无良知招打;≈无知挨打、无良知招打;≈无知挨打、缺德招打。
貌似的确这么回事。
但反面呢?有知(先进)的打人、无良知的被有良知的打,那打人算有良知么?我想到刚刚热议的“男司机暴打女司机”。如果把那些概念都排列组合列成一个个独立的命题,恐怕很多都成立,如果相反的、交叉的命题都成立,那么其中的某一个,还有特别的意义么?另:这些组合中有两个特别有意思的:先进就会挨打;有良知会招打。不会吧?怎么会?会!就是会!如“出头椽子先烂”、如“劣币驱除良币”、如“良商被奸商围攻”、如“见义勇为被伤害”、如”好人难长寿、坏人活千年“。
还有,把他两个命题调换下,还能组合出最霸道的宣言”无良会招打,但强大不怕打“,如此,便把教授的命题彻底颠覆了----良管用么?强大是硬道理。--(貌似是米国哦)
----通过这篇演讲,让我梳理了下,如何用数学方法证明或否定人文社科的论断。
首先是战略上的“集合”法、排列组合,先分解再综合、宏观整体把握;然后是战术上的几何证明法,通常是顺证(涉及充分必要条件等等),顺证不易便用逆证(如“排除法”),否定就用反例,一条能成立的反例就可能否定一条“定论”。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