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德 治
背景的处理不可忽视
上期我们介绍了主体的安排和前景的应用,这期我来介绍一下背景的处理。懂得平面艺术表现的人常说“美术是加法、摄影是减法”。这句说话不难理解,如果一个画家和一个摄影家同时到一个景区进行艺术创作,画家想突出表现什么只要将主体画上去就可以了,陪体和背景需要什么画什么随心所欲。风光摄影家就做不到了,要想突出和表现什么主体,必须很巧妙的控制画面的信息量,将无益于表现和突出主体的杂物拒之在取景器以外,这就是所谓的减法。作为一个旅游摄影爱好者应该学会这种减法才能拍出好的摄影作品,因为背景也是突出主体烘托主题的重要环节。多元无序杂乱的背景往往会削弱主体的表现力,因此摄影艺术在构图时一再强调背景要简洁,环境要典型。那么如何净化背景,使之简洁或具有典型性呢?方法有很多,在此简单介绍几种:第一,调整拍摄方位。当你发现了要表现的主体,如果背景很乱,你可以向左或向右移动拍摄位置,甚至360°找出符合烘托主题突出主体的典型环境作为背景(见图A1、A2、B1、B2)。如果还不理想,可以采取第二种方法:调整你的拍摄高度。变平视拍摄为仰视拍摄或俯视拍摄,用天空、水面或地面来衬托主体(见图C1、C2、D1、D2)。如果仰拍和俯拍都不利于表现主体,那么采用第三种拍摄方法:虚化背景(也称弱化或柔化背景),以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虚化背景也有三种手段,其一是开大光圈从而缩短景深(景深即主体焦点前后景物的清晰范围)达到虚化背景的目的;其二是使用长焦距摄影镜头虚化背景,由于长焦距镜头具有压缩空间、虚化背景的特有功能,如果将光圈再开大一点,会收到极佳的虚化背景效果(见图E1、E2),尤其是背景有抢眼的发光体时会产生十分精美的幻化光斑;其三是在镜头前加用中空或局部柔化效果镜来虚化背景,效果镜十分昂贵,不用特意去买,可以自制。其自制方法很多,在此介绍三种。第一种是找一块廉价的UV镜,在其边缘涂上医用凡士林,不要抹到中心上,涂抹的方向如果是在划圆,拍出的效果便是放射状的虚化。想要什么形状的虚化效果随心所欲。第二种更廉价的方法:找一透明塑料片或塑料纸,将中间剪一小洞,在拍摄时放到镜头前便可以了。第三种再廉价不过的应急方法:在有温差的条件下可以采取往镜头上哈气的方法,然后用镜头纸将中心擦去便可取得中空式虚化背景。
通过其他手段虚化背景的方法还有一些,如:通过曝光的多寡来淡化或黑化背景等等,就不一一介绍了。作为旅游摄影爱好者会此三法足以满足旅游摄影需要。(编辑:广仁)
A1
A2
B1
B2
C1
C2
D1
D2
E1
E2
虚化背景方法效果见图示:
图A1为芬兰的一所小教堂屋顶,在秋天黄叶的掩映下很好看,于是随手拍下一张。可是环境背景十分杂乱,主体不够突出。
图B2,调整拍摄位置,向左移动走到红叶树下,改变了构图角度,有效的避开了影响画面视线的杂物,教堂屋顶以剪影的形式出现在画面中,视觉突出,同时秋天的环境气氛十分浓郁,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图B1为辽宁某山村的风光小品。此图是站在河对岸,由南向北拍摄,环境平淡无奇,美感不足,画面感觉没有章法。
图B2,改变拍摄方位,走进河对岸的枫树林,由东南向西北拍摄,画面中仍然有山有水,但彻底改变了环境背景,使画面构图完整,色彩丰富,视觉平衡。
图C1为甘肃的天下第一墩中的古战场营地,采用平视角拍摄,画面环境比较典型,但是主体与背景环境颇为靠色,不够突出。
图C2,改变拍摄角度,换用超广角镜头,将相机贴在地面上仰角拍摄。画面中仍然保留了陪体环境,但是将主体衬托在天空中,显得格外突出。
图D1为秋收时节,走在乡间的田埂上,发现农民在牧羊,随手拍下此片,画面主体为秸杆,背景环境不典型,缺乏美感。感觉到应该将羊作为拍摄主体,于是决定走上高地,选择俯角拍摄。
图D2,爬上高地,选择了一片树林作前景,变主体秸杆为羊群,按下了快门。此图主体羊群在有规律的田埂中显得十分突出和好看。季节性前景和背景环境很好的烘托了主题,衬托了主体。画面简洁,色彩丰富,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是一幅很好的秋牧图。
图E1为枫树在杂乱的背景中,主体不够突出,视觉比较混乱。
图E2,在同角度同方位,换用长焦距镜头并适当开大光圈,缩小景深,取得了良好的虚化背景效果,从而突出了枫叶这一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