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跑(cross-country race),是指在野外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一种中长距离的赛跑。既是独立的竞赛项目,也是各项运动经常采用的训练手段。没有固定的距离,也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每次练习或比赛都是按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选择路线,决定起点和终点。
早期越野跑比赛方法是主办单位事前不宣布比赛路线、距离和目的地,在比赛前派人引路,沿途散发红白纸屑,运动员按纸屑标志追踪。跑程多为崎岖小径,或爬障碍、穿丛林,或越沟渠、过独木桥,以先到达目的地者为优胜。现在的方法则是,先确定路线、距离、举行日期,在有充分准备条件下进行比赛。越野跑已日益盛行于世界许多国家。国际田联专门设有越野赛跑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世界越野跑锦标赛,赛程男子成年组约12千米,女子组4千米
。计分方法多参照团体赛跑或由主办单位规定,不设世界纪录。越野跑不仅能提高人体的耐久力,锻炼内脏器官,还能培养勇敢顽强、灵敏以及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越野跑的益处
越野跑的益处类似与跑步机的效果,而与跑步机上乏味的长跑相比,越野跑可以锻炼更多的肌肉,而且野外景色秀丽,心情自然更好。在野外长跑时,由于我们需要蜿蜒前行,避开崎岖路段,大腿内、外侧肌肉及臀屈肌可以得到更好的锻炼。此外,还可以更多地锻炼腰腹部,所以效果是能够得到更强壮的双腿、后腰和腹部。
同时,越野跑也是锻炼毅力、耐心、恒心的良好渠道。通过在跑步过程中,不断攻克心理和生理的难关,从而达到超越自我的目的,也可以造就良好的意志精神力。
越野跑的基本要求
定向越野的越野跑同其他长跑项目一样,要求一方面能够尽可能地减少人体能量的消耗,维持一定的跑速,另一方面又能根据比赛的情况,具有加速度的能力。因此,下述要求应使运动员在训练阶段努力掌握,在比赛过程中始终注意:
姿势:主要采用身体微向前倾或正直的姿势。要尽量使身体的各部分(头、躯干、臂、臀、腿、足)的动作协调配合,并且善于利用跑中产生的支撑反作用力与惯性不断前进,使身体保持平稳,提高跑的效果。
呼吸:最好利用鼻子与半张开的嘴(用舌尖舔住上颚)共同呼吸。除了在跑中出现生理“极点”现象时可以变化呼吸的频率与深度(即用多呼气的方法提高气体的交换率)外,一般情况下应自然、有适当的深度并有节奏的呼吸。
体力分配:或者按选择的路段,或者按比赛的阶段(起点、途中、终点),或者以自身体能状况的不同确定。通过工作阶段(肌肉的紧张)和休息阶段(肌肉的放松)适时交替的方法,达到既跑得快,又跑得省力的目的。
速度:一般来讲不宜过快。过快或在途中加速太猛不仅会影响体力的正常发挥,而且会严重地影响判断力。有人曾做过试验:同样难度的数学题,在奔跑中需要用比在静止时多几倍的时间才能算出来;如果再加速,需要的时间不仅会更长,错误也会更多。但对于一名有经验的运动员来说,当地形有利(如参照物多、道路平坦等)时,则应尽可能的快跑。
节奏:根据试验材料表明,人感受的最适宜节奏是每分钟70—90次(即每步时值为0.85—0.67秒),过快的节奏不易感受,过慢则会起抑制作用。有节奏的动作不仅能节省身体能量的消耗,而且能达到最适宜的动作协调。协调而富有节奏的动作,能给人以轻松自如的感觉和美的享受。
距离感:在越野跑中保持一定的距离感是必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提高找点的速度,也有利于体力的计划与分配。
在野外,用同样的步速节奏奔跑,但由于地形的变化,步长(距离)的区别却较大。如果您没有测量过自己的步长,可参考下列按常规慢跑测出的数据。
越野跑的技术:
越野跑时,由于跑的地点和环境在变化,所以跑的技术也要因条件的改变而随之变化。
下面介绍的仅是在几种常见地形上的越野跑技术:
在道路上时,采用基本上与中、长距离跑相同的技术,并尽量注意在路面平坦的地方奔跑。
在草地上时,用全脚掌着地,同时留心向前下方看,以免陷入坑洼或碰在石头上。
上坡时,上体应前倾,大腿高抬一些,并用前脚掌着地,小步跑上去。遇到较陡的斜坡,可改用走步的方法或用之字形跑法(走法)。必要时可用单手或双手辅助攀登。
下坡时,上体应稍后倾,并以全脚掌或脚跟着地的方法进行,遇到较陡的下坡或坡面很滑的斜坡,可用侧脚掌着地,甚至采用蹲状的并用手在体后牵拉(草、树)、撑(地)方式的行进。到达下坡的末端(一般8—10米),便顺坡势疾跑至平地。
从稍高的地方(1.50米以下)往下跳时,可用跨步跳的动作:踏在高处的腿(支撑腿)必须弯屈,另一腿则向前下方伸出,跳下,两脚着地并以深屈膝来缓和冲击的力量。同时,在落地时,两脚应稍微前后分开,以便继续前跑。从很高的地方往下跳时,应设法降低下跳的高差,根据情况采用坐地双手撑跳下或侧身单手撑跳下的方法。落地时要注意两腿深屈。
在树林中奔跑时,注意不要被树枝、树叶、藤蔓等剐伤,特别要防止被树枝戳伤眼睛。此时一般都用一手或两手随时护住脸部。
遇到小的沟渠、壕坑、矮的灌木丛或倒伏树木时,要增加跑速,大步跨跳而过;在落地的同时,上体稍向前倾,以便保护腰部与便于继续前跑。在通过较宽的(2.5—4米)的沟渠时,需用15—25米的加速跑,采用大跨步跳和跳远的方法越过。应注意做好落地动作,防止后倒。遇到大的倒伏树木、其他矮障碍物,可以用踏过它们的方法越过。遇到较高的障碍物(不超过2米),如矮围栏、土垣等,可用正面助跑蹲跳和一手或双手支撑的方法翻越。
通过独木桥等狭窄悬空的障碍物时,应采取使脚面外转成八字的跑法。如果这类障碍物很长,就不应跑,而应平稳地走过。
如果你从未把山地跑作为力量训练工具的话,你一定会从中得到你希望得到的一些东西。因为一个有规律的山地跑计划将对你的日常跑步产生奇效,对比赛成绩更是有显著效果。
有些跑步者避开山路和小径,而有的跑步者却专跑山路和小径,好像他们对此有瘾一样。经常山地跑的运动员一般是较好的跑步者,因为山地跑加强了他们的大腿力量。通过山地跑加强的大腿力量不仅对山地跑有效果,在平地赛跑时也会变得更加有力。山地跑对老年跑步者作用更大,如果他们要和年轻人比赛的话,需要利用这一有效的练习方法。
有些跑步者回避山地训练,通常是因为他们惧怕山地。他们惧怕这种训练的艰苦性或这样训练会带来的伤病,抑或二者皆有。
慢慢开始,消除恐惧心理,首先,在山地跑训练时不必跑很陡的山。事实上,如果你不跑那种很陡的山会更好。如果跑太陡的山,你所做的唯一的事即是爬山。其次,下山比上山更易把你的脚弄伤。因为当你做下山跑时,地面对脚、踝、膝和腿的撞击加大了(大约为体重的4到5倍)。而当你做上山跑时,撞击力会小很多,更有利于加强大腿的力量,有助于跟腱的拉伸。
当我们进入老年期,我们的肌肉力量减少了,需要不停地去恢复,年龄也使我们的跟腱绷得更紧,所以我们越是有规律地放松肌腱,它们就会越健康。和跑步关系密切的跟腱更能说明这一点。
跟腱通常是紧张的,连接踝关节的顶部到小腿的底部。它是肌腱中比较大的一种,其血液的供应是有限的。由于血液不易带走受伤的细胞而使它的恢复过程异常的缓慢。然而,跟腱对跑步是至关重要的,当我们做跳跃时,它提供更多的跳跃的动作。
著名的足病医生约翰帕吉兰认为:成年的跑步者要比年轻人在腰部和肌腱方面更易产生病痛。不管我们是否在跑步,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两个都遭到过度使用的损害。
为使跟腱更加健康,在跑步之前要热身,并注意跑鞋的跟的高度,鞋跟越高,加在跟腱上的力量就越大。在平地上或在下山前使跟腱温度升高,这样就有效地拉长了跟腱。
山地跑只有在你慢跑了几里后才能进行,山地跑不应选择很陡的山。理想的山地跑,其山路长为四分之一英里,山的坡度不要太陡。即既能锻炼到腿的后蹬力量,又不至使肌肉过分紧张。你不必过分地强调山地跑对你的腿部力量增大的效用。在山地跑是要保持和平地跑相同的基调,但是,下山跑时要减小跑的步幅。根据其它系列山地跑的效果,第一周,跑一次;第二周跑两次。在你计划参加比赛的前8到10周,把山地跑有效地融入你每周的大强度训练之中。每周重复1到2次,使山地跑在日常、有规律地中等强度训练中占到中等比例。
看到一个跑步者热衷于山地跑确实是很感人的,加利福利亚州奥克兰市的迪克柯林斯在他六十多岁时跑了几百个马拉松和极限马拉松。他喜欢跑小径,其中山地跑占很大比例。对迪克来讲,最有效的是:尽管他跑的速度不是特别快,但当他到达山地时,他浑身充满了力气就像一个火车头一样。事实上,他在山地跑的速度和平地相差不大。所以山地也是迪克轻易超越其它对手的赛段。
当然,在比赛中,如果山太陡,以至于跑和走差不多快的话,你最好选择走。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不同的跑步形式的转换来保护你的腿,在下一次转入大步跑之前其效果如同按摩。
山地跑的方法不仅能增加腿部的协调性,也包括增加大脑的协调性。学会利用山地本身的特征来提高成绩,加强腿部力量,改进跑步计划。你或许遇到过不喜欢山地跑的人,但渐渐地他将山地跑融入了他的训练计划中去,现在,你不能阻止他们参加山地跑了。显然,他们已经发现了山地跑的秘密并要将它发挥到极致。它能提高他们的成绩,当然,对你也是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