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石器时代是相对于旧石器时代,即旧石器时代是利用先天石头作为工具,新石器时代则是人为打磨石器。
新石器年代从前7500-前5000年。
考古遗址分别位于:湖南彭头山,河南裴李岗,山东淄博后李和内蒙赤峰兴隆沟;所代表文化为:红山(内蒙赤峰),良渚(浙江太湖地区)和仰韶(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
仰韶文化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制繁荣时期的文化。早期盛行集体合葬和同性合葬,几百人埋在一个公共墓地,排列有序。各墓规模和随葬品差别很小,但女子随葬品略多于男子。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遍及陕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宁夏、等地。
良渚遗址发掘出最大的古城。良渚文化晚期,已进入中原夏王朝统治时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长江下游地区的各氏族部落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领域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一些相对独立的“王国”可能已经存在。1992 年发掘的余杭莫角山大型建筑遗址,显然与国家的礼制有关。夏禹在会稽召集天下各部族首领聚会,“万国”赴会,是有一定根据的。良渚文化活跃于前30-20世纪。
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红山文化的发现,使西拉沐沦河流域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两大玉文化中心。红山文化活跃于前46-30世纪。
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 新石器--良渚玉枭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大型玉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贵族大墓与平民小墓的分野显示出社会分化的加剧;刻划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出的前奏。专家们指出: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
中国最早的书籍是: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河图洛书的年代不详。
到孔子之前时代可知的古籍应该有尚书(?)、史籍、周易和诗经等。
三大部族:华夏、东夷、蛮苗。华夏首领为黄、炎二帝,蚩尤是东夷的首领,战败于黄帝,黄帝后又收服蛮苗,成统一帝国。
夏朝,公元前21-16世纪。考古地河南偃师二里头(覆盖豫西及洛阳,分为四期,一至四期经碳十四测定为前19-16世纪,出土有铜爵之类青铜器(铜92+锡7)),晋南也有“夏墟”之称(东下冯类型遗址,包括南大柴遗址)。帝启是禹之子,禹是鲧之子,鲧因为受尧命治水不力有其子接任治水,禹受位于舜,舜受位于尧。止于夏桀。
龙山文化王湾类型(洛阳伊、洛水流域)的年代,经碳十四测定为前23-20世纪;龙山文化陶寺类型遗址(临汾盆地一代)的年代为前25-19世纪;
商朝,公元前16-11世纪。始于商汤,五次迁都,第五次为“盘庚迁殷”,之后二百年至周未变。盘庚至武丁为鼎盛时期。考古,中型墓有:安阳武官大墓,妇好墓,有殉葬,殉祭的习俗。遗址:二里头三四期,郑州二里岗,安阳殷墟。
周朝,西周公元前11-8世纪,始于周武王姬发(周文王之子)。周礼强调“亲亲”、“尊尊”。亲亲为孝,尊尊为忠,宗旨是维护族权与王权的统治。
夏、商、西周三朝是奴隶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