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斋

懂得选择,学会放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

读书以厚德,博学以睿智,多艺以快乐,坦荡以自在,勤奋以成事。

喜欢孤往独行的户外,观赏大漠炊烟长虹落日美景!

3G(GE、GM、GPS)、3S(GPS、GIS、RS)科技应用研究。重点在环境变迁,太行八陉人文地理及自然地理研究,太行山脉中南段障石岩地貌地质研究,汾渭堑谷地带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的研究。 半公开圈子
圈主:博雅散人
成员:82人地域:全国
类别:读书
标签:
返回讨论区游“段祺瑞执政府”随感 3个回复
博雅散人

游“段祺瑞执政府”随感

民国初年北洋段祺瑞执政府旧址,现在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

 

 

此处原为清雍正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府邸。   

清末,府内建筑全被拆除,重新建造了三组砖木结构的楼群,清陆军部和海军部均设于此府内,共用一座大门。
  
民国初期,这里先后为总统府、国务院、总理府,以及段祺瑞执政府所在地。目前此府主楼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驻地。

 

 

 

 

  提起民国,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军阀混战,内忧外患”这样的描述。因为几十年以来,我们接受的都是这样的教育,孰真孰假,仅凭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上的知识实在是难以分辨。

 


  

  而对于中华民国之中流砥柱段祺瑞,大部分人至今也并不真正了解他,教科书上对他的描述仅仅局限于一个迂腐残暴的军阀人物(07年以后的新版教科书上对其的描述有所改观)。然而真相究竟是这样吗?今天谨以此文,带大家来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华民国总理——段祺瑞。

 


  
  段祺瑞(1865—1936),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汉族,安徽合肥市肥西县金桥乡人,生于1865年3月6日(同治四年二月初九日),民国时期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
  
  段祺瑞一生信佛吃素,为人严肃刻板,不苟言笑,生活朴素,清廉如水,无积蓄房产,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段祺瑞在中国近代史上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华民族的统一与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造共和
  
   1、逼迫清帝退位(一造共和)


  
   1911武昌起义爆发,清廷震动。第二年2月,段祺瑞率领所部第一军从湖北孝感进驻河北保定,作出进京逼宫姿态。2月12日,清隆裕太后迫于各方面压力终于下诏清帝退位,此即段祺瑞“一造共和”。
  
   2、强硬抵制袁世凯称帝(二造共和)

  
   1915年袁世凯称帝,并且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段祺瑞大为愤慨!2月1日段祺瑞领衔十九省将军致电北洋政府表示反对,谓“有图破坏中国之完全者,必以死力拒之,中国虽弱,然国民将群起殉国”。在段祺瑞等人的强硬抵制下,袁世凯被迫取消洪宪帝制,最终病死。此为段祺瑞“二造共和”。
  
   3、讨伐张勋复辟帝制(三造共和)
  
   “府院之争”后,“辫子军”张勋以调解为名带兵进京,7月1日竟拥清废帝溥仪复辟。段祺瑞立即率军讨伐张勋,12日即攻入北京,张勋狼狈逃避,复辟乱平,黎元洪被迫去职,14日段祺瑞进京视事,15日兼陆军总长,17日正式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此为段祺瑞“三造共和”,其声威如日中天。

 

1918年11月,39岁的徐树铮被授予陆军上将衔

外蒙独立发生在1911年,这是俄国多年煽动的结果。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政局动荡,无暇他顾,失去对外蒙的控制。1919年春,日本也垂涎外蒙,想组成一个由其控制的“大蒙古国”,外蒙的王公们深怕日本,便又想重新依附中国。六月,中国政府任命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西北边防军总司令。他往返于北京和库仑(今乌兰巴托)之间,做了大量工作,终于使库仑当局同意撤消 独立,复归中国。徐树铮回北京后,除向政府报告外,还将此事电告正在上海的孙中山。孙中山复电说:

比得来电,谂知外蒙回心内向。吾国久无班超傅介子其人,执事(指徐)于旬日间建此奇功,以方古人,未知孰愈?外蒙纠纷,亦既七年,一旦归复,重见五族共和之盛,此宜举国欢欣鼓舞者也!

  
   收复外蒙古
  
   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段祺瑞把目光投向了长期分裂的外蒙古,同年派兵收复。创造了中国二十世纪初国家统一的一番惊天伟业!
  
   收回列强大部分在华利益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段祺瑞力排众议加入了协约国,使中国成为战胜国,收回了列强大部分在华利益!
  
   高明的政治手腕:正说“西原借款”
  
   “西原借款”一向被中 共认为是段祺瑞“卖国”的行为,其实不然,段祺瑞是用心良苦!
  
  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后,中国赔偿给日本白银二亿两!这几乎是整个中国政府7年的财政收入。不过谁也没有想到,时隔多年之后,这笔巨款又被时任中华民国总理的段祺瑞以向日本“借款”的名义“骗回”中国!过程:段祺瑞于1917年通过西原贵三向日本借款数十亿美元,代价是向日本出让一部分铁路矿产权。而等这笔巨额借款全部全部到手以后,在华盛顿会议上,段祺瑞断然撕毁与日本的协议,翻脸拒不认账,收回了日本全部在华利益!

 


   “三.一八” 惨案发生后,当段祺瑞得知政府警察打死徒手请愿的学生之后,随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之后又处罚了凶手,并从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至死没有违背诺言,段祺瑞病重的时候,医生和家人曾劝其开荤以改善饮食,被其断然拒绝,曰:“人可死,荤不可开!”)
  
   正气晚年
  
  晚年的段祺瑞生活清贫,曾身为一国总理的他,竟无任何房产和积蓄。然而即使是这样,面对日本人的金钱地位的引诱,段祺瑞始终不为所动。日本人始终想请段祺瑞再度出山,成为其傀儡。段祺瑞怒斥日本官员,并积极奔走,主张抗击日本!
  
   遗愿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病逝,然而即使在弥留之际,还心系国事,留下亲笔遗嘱,向政府提出“八勿”之说,作为国家的“复兴之道”。
  
  这“八勿”乃是:
  
  1、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
  
  2、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
  
  3、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
  
  4、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
  
  5、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
  
  6、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
  
  7、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
  
  8、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段祺瑞的这“八勿”之说体现了其一生的政治、军事、外交、教育等各方面的心得,也颇有哲理,对后世的执政者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纵观段祺瑞一生,在政治上也算是对民族立过大功,所谓“三造共和”,如果以“共和”为绝对之“政治正确”,其勋劳自然无人能及。在人格方面,段祺瑞对得起其所属政治派系及其家庭,外界攻击段氏,鲜见涉及其私德者。他担任国务总理、陆军总长、及重要疆吏,前后几十年,并无什么积蓄。不但没有贪污,其任政府总理时,甚至被称为“六不总理”:“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其清誉可见一斑!
  
  正因为有这种信仰与道德观,段祺瑞无论在位还是退位,其行为举止均能达到一种较高标准。如果从职位升迁长久的角度来说,他做官似乎不算是最成功。但如果从负责任或职业政治操守职业道德等角度来看,段祺瑞毫无疑问是今日官吏的楷模!
  


  段祺瑞的信念是武力统一全国。
  
  30年后,事实证明了段祺瑞是正确的!
  中国只能也必须靠战争才能统一!

 

注:1.所谓的“西原借款”。后人统计高达3.5亿日元(当时一两白银合一点五日元),这笔账后来成了坏账。有兴趣着可自行查阅资料验证此说。

 

      2.中共官方解释:“为取得这笔款项,段祺瑞把东北的修筑铁路,砍伐森林和采矿等一系列中国主权,出卖给日本,为日本后来全面侵占东北埋下隐患。”

 

      这种解说与历史有出入。 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获胜,根据《普利茅斯和约》,俄国割让库页岛南部给日本,让出南满、朝鲜给日本。日本开始在南满和朝鲜获得权益。

 

      日本自西原借款以来,就谋求以日元侵略控制中国的主权,日本寺内内阁在大约两年的任期中,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贷款总数达3.8645万亿日元(当时一日元大约值二银元,一块银元约有0.7两白银)

 

      在民国时期的金融货币改革过程中,日本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而损失很大,这也为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埋下伏笔。日本为了控制中国和侵略中国,一直支持中国国内各路军阀,向这些军阀提供了大量的借款。这些借款当时都是以白银借出,中国法币改革后,却只能以法币收回,而法币挂钩英美货币,这些借款就要随着英美货币波动。同时日本在华还有大量的投资,在英美货币主导的法币制度下,日本在华投资也间接被英美操控。

 

      1935年11月4日,民国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圆。各金融机关和民间储藏之白银、银元统由中央银行收兑,同时规定法币汇价为1元等于英镑1先令2.5便士,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3.中国东北和伪满洲国

      对于当年的中国东北和伪满洲国的情况很多中国人不了解,实际上到1945年,东北工业规模超过日本本土,居亚洲第一,而且没有在战争中遭到破坏。从沈阳到大连的沈大线两侧工厂烟囱林立,城市连成一片,成为举世闻名的“绵长工业区”,沈阳铁西区被誉为“东方鲁尔”。东北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1931年以后,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9%增加到59.3%,而中国到2003年才达到57.5%。1938年,伪满洲国共发电16.3亿度,而且有亚洲最早的大量的水力发电,1943年,丰满水电站开始发电,发电能力每年22亿度,而到了1949年整个中国发电量才43亿度。1943年时,东北以占中国九分之一的土地和十分之一的人口生产了占全中国49.4%的煤,87.7%的生铁,93%的钢材,93.3%的电,69%的硫酸,60%的苏打灰,66%的水泥,95%的机械,形成了庞大的人造石油、特种钢等当时领先世界的尖端科技企业。1945年时,全中国工业总产值东北占85%,台湾占10%,连年战争的“一穷二白”的中国其余部分只占5%。

 

    4.蒋介石为外蒙古问题曾出使苏联

      列宁曾答应废除与中国一切不平等条约,归还沙俄所侵占中国领土。当年孙中山派蒋介石到苏俄交涉此事,接待他的托洛斯基当场拒绝了他,蒋介石在其日记中说“苏俄就是个流氓”。蒋一生大部分时间反对苏俄,是他对苏俄民族主义扩张政策深恶痛绝。

 

    5.关于北洋军阀的“武力统一”

      大家都谴责北洋军阀的“武力统一”,1928年,东北易帜,北伐成功,有几个谴责这种“武力统一”政策。1949年大陆统一建国,也是“武力统一”也不见有人站出来说三道四。

博雅散人发表于2013-01-24 17:55
只有加入圈子后才能回复话题
    惠然而来
    回复 惠然而来 2013-01-25 21:54

    这个院子里也曾是大清的贵胄学校,除这砖雕精美的大楼外,还有几幢老房子是曾经的学校留下的。因向学生开枪而下跪衙门口的,大概段祺瑞是政府首脑第一也是唯一的一人。

    杜丘
    回复 杜丘 2013-01-24 22:03
    段祺瑞是北洋三杰之一,其余两位是冯国璋和王士珍。此三位都是袁世凯的学生和嫡系,也是出身草根行伍,曾经的热血报国的革命青年。可是历史上中国缺乏民主的实践,民主是舶来文化,民主实践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所以段祺瑞作为总理一贯与总统不合,所谓“府院之争”一直没有停息过,造成动荡。三杰老退后,一拨后起新生代之间战火不断。而后两派枭杰对决,形成今天的结果。
      博雅散人
      回复 博雅散人杜丘的回复 2013-01-24 22:10
      握手

圈子成员更多成员

看看186
宋旭
时空轮转
吧嘞
tdhjhty
gfdhgrftjh
视野
shanya122
不羁
一江南
酷哥晨晨
老母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