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
展现自然风光之美为主要创作题材的原创作品(如自然景色、城市建筑摄影等) ,是多元摄影中的一个门类。从摄影术诞生那天起,风光摄影就独占鳌头。人类第一张永久性摄影作品就是风光(1826年,法国人埃普斯拍摄了他自家窗外的景物《鸽子窝》)。风光摄影是广受人们喜爱的题材 ,它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最全面 ,从作者发现美开始到拍摄 ,直到与读者见面欣赏的全过程 ,都会给人以感官和心灵的愉悦,能够在一定主题思想表现中 ,以相应的内涵使人在审美中领略到一定的信息成分 ,由此也将使人凭添些过目不忘的情趣。
在中外摄影史上,风光摄影占尽了风头,出现了众多风光摄影大师。如安塞尔·亚当斯,穷其一生,拍摄他的家乡加塞米蒂山谷,硬是拍出了一个世界级的森林公园。风光摄影无论你运用任何角度,终极目的是摄影者运用镜头语言进行的一次审美活动。在自然界面前,精心布控光线的技术摄影也好,融入自己心境的主题摄影也好,均是用镜头语言描绘对自己脚下土地和山河的热爱。
风光摄影的构图技巧
1) 吸引人的景物影
构图第一步,首先就是要找一个吸引人的景物。摄影不是简单地拿起照相机按快门,在按下快门之前,你要问自己,这个景物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是颜色? 云彩?倒影?还是落日?。。。确定了主体后,下一步就是怎么去表现它了。通常,主体要有足够的尺寸,才能引人注目。主体太小,就不成为主体,这时候就要用长点的焦距,或后期剪裁来处理了。摄自然间的奇异现象很容易就成为吸引人的主体。这是一个有雨的傍晚,作者留意到西方落日的地方没有云,所以我就猜想到可能会有彩虹出现,于是赶到公园里,拍下这个难得的场景。
2) 避免居中 初学摄影的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最吸引人的景物放在正中间。的确,在正中间的景物是最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的,但是,一张好的照片应该是在吸引读者的目光后,能够引导读者的目光到其他地方去的。如果,吸引人的物体放在正中间,很容易只让人专注在那个物体上,而令画面变得呆板。同时,尽量不要把水平线放在画面的正中间,因为那样的话容易导致主次不明显,不知道重点是要表达天空还是地面。但有时候在天空和地面同样重要时,我也会把水平线放在中间。
3) 构图三分法则
既然要避免居中,就要知道所谓的“三分法则”(rule of the thirds) "黄金分割"“九宫格”... “三分法则”是构图的基本的规则,意思是:把画面按水平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水平线,按垂直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垂直线,然后把景物尽量放在交点的位置上。 留意这张照片,前面的那头牛的位置在画面右1/3,下1/3的位置,如果把它放在正中的位置,就会使它太引人注目,而让画面变得呆板。这张照片的水平线有点居中,作者觉得对构图影响不大,因为云和下面的草地和牛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4)前景 因为我们有两个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三维,但照片是两维的,要在两维的照片里表达出三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的大脑告诉我们:大的物体是比较近的,小的物体是比较远的,所以,通过物体大小在照片里的对比,就可以让人感觉出出距离。 在摄影的世界里,长焦拍摄效果是把景物‘压缩’在一起,而广角的效果则是缩小了远处的景物,让人产生距离感。所以,在这种场合,我们一般使用广角。 这张照片我利用了沙滩边的一跟枯木作前景,利用它同时它也起了“导入线”的作用(见下),带领读者目光到远处。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个前景,画面就会变得枯燥乏味了.
5)简单 有人说摄影是‘减法’,就是说画面上跟主题无关的物体最好全部去掉,越简单就越好。我同意这个观点,特别是对初学者,构图更是应该从简单开始 这张照片的构图很简单,就是雪地上的一棵树,前景的一些条纹和麦杆使画面简单而不失单调。
6)导入线 “导入线”顾名思义就是带领读者的目光进入画面的路径,导入线是一条小径,一条小桥,一条小河...或任何导入画面的物体。通常,导入线应该引导读者到画面最吸引人的地方,应该尽量避免引导读者出去了画面外面。导入线是画面的一部分,所以导入线本身也应该是吸引人的,而且应该和画面其他部分很协调的。 这张照片利用了木桥做为‘导入线’,引导读者到远处的树林和山上,这张照片正是要表达早上的的光线照在山上的所反射的美丽金黄色。 前景,导入线等概念在风景摄影里非常重要,大家可以多留意一些好的作品,学习作者是如何处理前景和导入线的.
7)天空 在风景摄影里,天空是很重要的部分,很多时候天空是构图的主要部分,而自然界的很多自然想象的美就足以让人震撼。所以,好的摄影爱好者,应该要时常留意天气的变化,这样就会总结到一些自然的规律,例如雨后的晚霞是最漂亮的,雨后如果出太阳,你就会见到彩虹等等...这是加拿大多仑多的湖边的一次日出:早上看到黑压压的云一大片,就去到湖边等日出,这是我在这个湖边看到最壮观的日出了,天边的一个火球犹如外星碰到地球的感觉。
8)纹理 世间万物都有纹理,美丽的纹理很容易能把人吸引,每讲到美丽的纹理,总让我想起沙漠的纹理,可惜我还没有机会到沙漠拍摄.漫山遍野的秋天黄叶组成了有趣的纹理,另留意山顶上也是很漂亮的纹理,加上金黄色的光线,构成了一个漂亮的画面。
9)负空间(negative space) 负空间是什么?简单来说,负空间就是物体之间的空间,负空间在摄影里通常是表现孤立的一种手法。在这个例子里,我把海鸥放在大约下1/3,左1/3的位置,然后利用周围白茫茫的的雾表达海鸥的孤立状态。在这里,白茫茫的的雾可以看作是‘负空间’。
10)参照物 单凭照片里的景物,有时候我们很难判断物体实际的大小,而通过我们熟悉的参照物,对比后我们就能‘感觉’到景物的大小了。这种参照物通常用来表大自然的雄伟,壮观。这张照片我利用坐在岸上的两个人做为参照物,通过对比,就让人感觉到湖面和天空的广阔 总结:不管是什么规则,所以的规则的目的都是让画面的显得‘平衡’,至于什么为之‘平衡’,可以这样理解:画面是的所有物体都是有‘重量’的,通过合理地安排,分布他们,就可以或得较平衡的画面,不管用了什么规则,好的照片的整个画面总是显得平衡,和谐的。 有句话说得好:规则是用来打破的,所有的规则都不是死的,比如说:拍湖面倒影的时候,有时候就不可避免就需要把水平线放在中间。
风光摄影里的独特视角 云漫
我觉得,风光摄影,不仅仅是去一个别人去过或没去过的美丽的地方等好天气按快门---那样的照片的功劳一大半属于运气,还有大自然本身的美丽。深度的风光摄影,和别的摄影流派一样,更包含了摄影师的思考,想象,计划,和设计。我们拍摄的是客观风景, 但反映出的同样是摄影师自己的主观内心。就算是在被无数人拍摄过的名山大川,摄影师也应该不断去发现新的视角。大自然给我们提供的,是线条,形状,颜色,和光影,我希望照片能通过简洁,抽象,和谐地安排这些视觉元素来表达心灵和自然的对话
在风光摄影的道路上,多数人会经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让照片技术上过关 --- 曝光准确,对焦清晰。下一步就是要拍的比较“好看”,开始讲究构图和色彩。再往后,就是要去风景名胜,起早贪黑等光线,模仿书本,挂历上或明信片上的经典构图,拍出一张美轮美奂的照片。对绝大多数爱好者来说,这就到顶了。
专业摄影师当然也会拍一些这样的明信片类照片,以丰富自己的图片库,或者作为商业使用。可是,任何一个严肃的风光摄影人,不管是爱好者还是专业摄影师,都不会只满足于这样的卡拉OK式的重复前人眼光的摄影。他们追求的,是在作品里表现出自己个人的视角,情感,和艺术风格,是一张属于摄影师“自己”的照片。独特和新颖,是大多数风光摄影师们的最高追求。
可是,在这个全民摄影的时代,追求独特谈何容易。除了极少数常人难以到达的地方,绝大多数值得拍摄的地点都被拍了千百遍。在文学创作等别的艺术形态里中我们同样讲究独创,但风光摄影和文学又有不同。你要是没有看过别人的文章,那么你不太可能写出一样的文字。可是一个景点,只要有人拍过那个角度,哪怕你以前没看过那张照片,你再拍同样的构图,在世人眼里,你的照片也没有新颖性了。
难归难,可是我们还是必须对自己有高要求。
沙漠最美妙的时刻,就是每天清晨和黄昏那几分钟时间,周围一切如海市蜃楼般突然变得美轮美奂,死谷也因而生气勃勃。可转眼间,世界又突然变回成无边无际毫无生机的灰黄色。 如同世上万物,走的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