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经验 ······

14369次浏览/205个回复 分享到 
风若隐

灵山事件,如何破解灵山之难?

灵山 从07年北灵夏子事件,到09年西灵山大救援,再到近期的东灵山难。变化的是随着户外的发展参与群体人数的不断增加,不变的是户外人的意识及能力没有及时跟上。杯具再次上演。

    灵山山难过去整2天,网络上各种讨论声音未曾停止。作为户外大军中的一员,更多的如何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下面,我们做个假设:

假如,你是灵山事件的当事人,在体力不支,未能及时下撤的情况下,您会如何处理?

我的办法如下:

    1、领队应安排体力不支人员进树林避风处,救生毯裹住(如果有的话),或想办法生火(如果有的话)
    2、同时记住坐标点,并立即向外界发出
    3、最近处下山,引导救援人员上山。
     没有严格设置关门时间以及人与背包分离(导致没有救生毯没有火种)是一个杯具

解析:1、在明知道短时间内不能到达下撤点的情况下,将受困者安顿在避风处,稳定的大石头后、地表凹陷处、垒雪墙。救生毯裹住、取火(注意火势可控)目的为了保持体温。避风处要有明显的标记,最好不要偏离主路。发出受困者的位置信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如不能,受困者位置应有重要明显参照物,以救援人员能够及时被发现为目的。另,背包里有赖以生存的物资,人包不能分离。

      2、准确锁定受困者的位置是赢得成功救援的关键。搜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花费在寻找受困者的位置即“搜”上,如果能成功锁定受困者位置,救援队就能调整救援重心,由地毯式的搜索转移到第一时间向受困人员靠近,从而为下一步的抢救受困人员赢得宝贵的时间。

      3、安顿好之后,应立即就近下山,与外界取得联系。向救援队准确提供被困人员的信息,引导救援人员上山。不要怕背上“抛弃队友”的骂名、被所谓“道德”所绑架,记住,你是在为抢救队员赢得宝贵时间,同时也是在保全自己。

      当然最好的结果是两个人都得以保存。成功破解山难,这也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结局。

以上是我的个人想法,为避免重蹈覆辙,供各位参考。同时也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发表看法。

                                                                                                           风若隐

                                                                                            2012年12月24日 平安夜  于北京




风若隐发表于2012-12-24 21:50
分享到
  14369次浏览/205个回复 
    风火连城-驴圈

    支持杀手弟弟!

    蜗牛逍遥游
    冬季我很少上山,不过每次上山都会背大包,里面会装一个一升暖水壶,2升水,若干食品,泡沫坐垫,地席,铝膜防潮垫,两个登山杖,小物件会带防风打火机,镁棒,指北针,瑞士军刀,单筒望远镜,救生毯,一包手纸,用具会带炉头气罐吃饭的家伙。
    如果遇到不能下山的情况,找个背风或者风小的地方,利用树木和手杖用地席搭一个防风棚,地面用树枝灌木铺垫,再铺上铝膜防潮垫,生火比较麻烦,有炉头会好些。以上是我遇到不能当天下山的预设方案,幸好没有机会体验。
    曾经有一次腐败扎营没有防潮垫,五月的天气,一夜冷的睡不着,身体直接接触地面,体温会流失很大。
    老熊
    风若隐说的这些,不单是灵山,是户外遇到突发情况处理的通用办法,只是,到时候有多少人能真正会用,却是很难,因为真正发生时候,时间窗口是很短的。。。
      风若隐

      1、不知道 不会用

      2、知道   不会用

      3、知道   灵活运用

      三种情况产生的结果会截然不同。

      把我所知的办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这是我所能做到的。

      老熊
      恩,是的,这个要感谢你,还要看平时的训练和练习以及遇到情况时候头脑清醒
    幻海

    看完了这个帖子,思考了两天如何雪地生火。今天看了一个雪地生火的办法,不知道可行性有多高。不知道如果雪很大很深,那么怎么办。突然手痒,很想点把火实践一下。

     

    我觉得这种东西是这样,如果在平时没有训练过。平时训练的时候就搞不出来应对不来,危险时刻就更不行了。

    喃吗丝黛

    大概浏览了一番,挺有收获。只是太多唯恐有遗漏。

    建议风若隐同学,好人做到底,把有意义回复加上你个人观点归纳总结提高,最后写个结论性的文字,就当篇论文吧。也便于我们日后学习呀。

    zibao
    强
    青铜器

    来场大规模演戏把!亲自去体验一下。 完了再回来再网上再唧唧歪歪把  谁敢组织谁敢去呢????

    冯唐
    兄弟,我来啦。

    这个消息我是从同事那得知的,回京后赶紧上来看。太可惜了,这么年轻。

    按这个假设,我觉得装备、自救措施和通联照你说的做就行,至少我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包括解析里面的第三条我也同意。很多时候一个人救不了一个人,十个人也救不了一个人,待在那可能都要面对生死。

    不过我不认为知道了这些,事到临头就能正确处理,尤其是第一次身犯险境。





    老陈


    阿里山

    您很热心,但是恐怕还是止于理论吧?

     

    1、领队应安排体力不支人员进树林避风处,救生毯裹住(如果有的话),或想办法生火(如果有的话)。。

    ##如果附近没有树林呢?下灵山往下马威有两个鞍部,一个在五指峰下,一个在最后往下马威下坡前。鞍部的风最大,风吹起雪来不辨四方,你往哪去?问问有几个人带了救生毯了?生火?你去过灵山吗?那里这时候往哪找生火材???


    2、同时记住坐标点,并立即向外界发出

    ##他们没有GPS怎么办?四野茫茫连个标识物都没有,你要怎么说位置?


    3、最近处下山,引导救援人员上山。

    ##你怎么知道他们不是就在拼命下山呢?要是他们能下山,还至于丧命吗?别忘了救援人员是第二天才真的上去的。第一天已经很晚了,救援人也不敢上去的。

     

    就算你说的这些都可行,有几个领队懂这些了?他们会在上山前一个个说吗?一个新驴或者就算有过几次几年经验的,有几个会知道?

     

    我们现在都是在温暖的屋子里,纸上谈兵。

    今早我故意穿了不是很暖的衣服,骑着单车出去转了半小时。回来的路上我已经感到全身发抖,只想快快到家。本来还要去别的地方,这时候啥也不想去了,就是想赶快回到家。。。。。估计两个故友,当时比我这时还要更是急切。

     

    大家也不妨照我的说法,自己穿件单一出去走10分钟,然后回来再谈吧。

      山民(欧蓝德)
      替你老大公报私仇来了?
      阿里山
      我们啥也没看到,啥也没感觉。。何必误了自己的眼呢?
      山民(欧蓝德)

      别跟这里丢人现眼了好吗,为你家大人争口气!

       

      这是个探讨问题的帖子,如果以你弱智般的思考能力无法参与正常讨论,那就老老实实听叔叔阿姨们给你上课!

       

      脑袋里装的东西多一点,,就不会象现在这样没德行了!呲牙

       

       

      山民(欧蓝德)

      看出某些人的铁杆粉丝都是什么水平了!

      幻海
      呲牙还是欧哥犀利
      山民(欧蓝德)

      不敢,不敢!

       

      跟懂道理的人才能讲道理!偷笑

      幻海
      流汗刚看到你穿军胶就重装走太白了。太膜拜了! 我见过一个曾穿军胶走百公里徒步赛的军官,你们都是牛人。我相信,军胶的抓地性绝对的比v底强太多了。难道太白这条路更适合军胶?那个石头,我就感觉军胶比登山鞋强……
      山民(欧蓝德)
      军胶最多只适合三季用,冬天肯定不推荐!比起登山鞋各有利弊,要看个人习惯!

      我并不是因为很牛才穿,而是因为攀岩摔断过脚踝,留下了后遗症,穿高帮登山鞋走长线容易肿胀,才选择军胶的,但穿惯了,感觉确实不错!
      山民(欧蓝德)
      您拍我马屁也不用这么绕弯子!强

      我可不是什么资深驴友,我反复说过,是业余爱好者,当然如果某些人因为犯贱或别有用心愿意这么说也没办法!

      太白穿越我只走过一次,从顶峰到汤峪是和风若隐同学一起走的,好象没打听过路,因为路很明显,低头走就可以了!

      您发的这段不知道是别人写的,还是经过您的艺术加工,但高反好像也不应该影响智商啊?呲牙
      山民(欧蓝德)
      被你断章取义搞误会了,我只能告诉你作者虽然我不熟悉,但是我亲戚的朋友,相信她写的没有恶意!

      有空干点正经事,探讨技术问题我欢迎,要是觉得自己没那个脑子,就老实呆着,像个鸡婆似的东拉西扯、搬弄是非的有劲吗?别把自己整的跟个偷窥狂一样,丢你老大的人!

      要是有受虐倾向,喜欢挨骂,我管够!

      山民(欧蓝德)
      现原形了吧!

      冒昧问一句,你走的过、背得过骡子、马这些畜生吗?

      以你这种蠢驴一般的理解,户外运动只是傻走,那下回上新闻的的说不定就是阁下了!

      还有,别跟这里挑拨离间,你的智商拍你主子马屁可以,干这个好象不大够用!

      我和风若隐是朋友,即便不认识,比我走的快,走的远的多的是,也很正常,玩山地越野跑的哥们个个比我快几倍,这有什么不敢承认的吗?太可笑了,你以为都和某些人一样,为了在粉丝面前装孙子,打肿脸硬撑,不懂装懂!
      山民(欧蓝德)

      不知道你和下面那位马甲是否是一个人,不过从嘴贱这点来看,倒是如出一辙!

      想骂人也自己动动脑子翻点花样,别老和我学,你又不是我儿子!

       

      山民(欧蓝德)

      哈哈,看来你也就这点说恶心话的本事了,智商、文化程度所限可以理解!

       

      以您这水平,再说您有点欺负人了,您就是智商再低,也有自尊心,我不应该再伤害您了!

      风若隐

      本帖为讨论帖。哥只专注爬山,不过问户外圈是非。无关话题请移步,谢谢。

      老李

      看来我要出名啊, 居然山寨版老李都出来了。名字头像完全一样!
      http://www.517huwai.com/space/3401091
      http://www.517huwai.com/space/9031703

      虽然我是个马甲, 虽然我也曾经为铁镐辩护过, 但是我可不给别人背黑锅。
      那个“第二阶梯”和山寨老李明显同一个人。 而且只怕是你认识的, 又不爽你很久了, 不然不能那么熟悉你的身高,也不能这么快就找到那篇游记。
      说话那口气看来岁数也不大, 而且在北京居住多年了。
      你认识,圈内人,岁数不大,北京居住多年, HOHO, 你懂的。

      山民(欧蓝德)

      哈哈,多谢真老李同志的指点,上面的话可没针对您啊!

       

      有些人就是不敢见光,躲在阴暗角落里,穿个小马甲,说点下流话,以满足自己卑劣、变态的心理需求!

       

      有本事站出来见回光,也让大家好歹佩服一回!

    西山泡面
    说的不错!!
    来去从容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自己擦亮眼睛小心点就行了。

    潇湘雨
    ,两个领队都没有登顶的经历,如何救援,
    玲玲
    学习了
    绿野001

    当天晚上救援队都上不了山,被救者要是能独自下山再带领救援队上山的能力和经验,大概白天就早早登顶下撤了

    绿野001

    是个挺好的想法

    但不知道那种恶劣情况下人能否挺过一夜

    没有实例,可行性很难说

    万福
    我个人赞成风若隐的第二条,觉得第一条和第三条值得商榷,因为在灵山上据我所知,好像树林很少,都属于高山草甸了,想找树林很难,而且雪很大,又是在冬天,树叶各种都没有,躲在树林里未必能躲风,但是找到背风面到是必须的。第三条个人觉得也值得商榷,我觉得应该是最容易下山的地方下山,最容易躲避风险的地方躲藏,特别是躲避大风的地方。其他都赞同~~,我现在也没想好如何在高寒,狂风的地方求生,还在到处找帖子!
    野外生存洪洋

    风若隐上述说的我是很赞同很支持,在此补充两句冒险不等同探险,其次户外的良好的装备和户外的专业知识保障安全的重要条件;那么意志力决定了能够生存的重要因素。在说回来有多少人能够很好的把户外专业知识与实践联系到一起的。这是屡屡出现很多事故的原因吧。在重复一句冒险不等同探险。我支持风若隐的说法

    战神
    像灵山,狗牙山,箭扣这种地方,人的素质和能力是最主要的。
    黑子小黑
    这两天我一直有个很天真的想法。。如果灵山上能在一个合适的地方也有一个向后河一样的石头屋子该多好啊。。!哪怕只是很小很小的容身之地,只要能够给受困者提供挡风避雨的哪怕就多那么几个小时也好啊。。我愿意以后只去灵山这个地方,哪怕每次只能抗一块砖头上去。。!
      aiziran
      超赞!!!这个想法很现实,我觉得不难做到。招呼一下,当地政府不抵制就能办。
      晚星
      强愿为之添一砖瓦
      晚星
      强愿为之添一砖瓦
      战神
      那你组织活动吧,我们明天开春的时候就一人一块背上去。在那个留言壁那个地方不错
      绿野001
      我觉得可行,五指峰之上搭个明显的避难所,放些塑料布或者救生毯,也许有一天真的可以挽救生命
      好久不爬山
      赞同,我觉得可以学习五台山,在无树木可标记路线草甸的地方树立一些能起指向性的路标,就不容易迷路了!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