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云游四海 9小时前 :
“我来说一下当时的情况。当车祸发生后,我们全队从车上下来时,首先我们阻拦了双方向来车,怕有来车撞到事故车再次发生事故,当时看到伤着已被抬到了路肩,右臂动弹不了,也已经打了报案和急救电话。我没看见桑塔纳车里有人,司机和伤者的丈夫都在车外。该做的我们都已做了,一群人留在现场非常危险,所以我们才撤离的。另外,27座的车我们只坐了24人,不但没超载还空了3个座。”
-------如果这是客观的描述,那请大家发言时尊重这样的事实吧。
接着,再让我们设想下 “行为与效果” 吧:
一、积极 “接触性” 救助------这是很多驴友强调的道义层面的。
但从可操作层面上讲
1、若那样,会不会对伤者有深度的伤害? 户外有多少人掌握正确的救助方法?以后户外团队是不是都要配备队医或必须有这样技能的驴友?
2、肇事司机(甚至当事人)事后(或打官司时)会不会反过来指责救助者?? 救助者如何说得清??
3、事故车辆会不会出现燃烧或其他险情(谁晓得撞车后的车况和车辆的安全程度如何?),其他来往车辆是否会危及车辆与现场人员?自身的安全如何保障?
二、假如你作为领队,你会怎样做?
1、积极疏导自己的队员,首先保障他们的安全。-----领队是首先考虑自己的队员还是其他?
2、自己或指派人客串交警、维持现场和秩序
3、自己或指挥队员参与救助-----但救助的手段和效果如何保障?
三、假如你是当时的驴友,你会怎样做?
1、迅速撤离现场,先要保证自身的安全
2、联络必要的组织或人员,请求第三方救援
3、亲自动手救助,但方法和后果呢?
四、假如你是受伤者、假如你是受伤者家属亲友、假如你是肇事司机、。。。。。
---我以为,遇到户外事件,不是动辄便指责别人该如何如何,试想下我们个人,假若我们是当事人,我们该怎么做?效果会如何?
类似事件,积极的和有意义的启示是,强化“应急预案”的制定,并且,要保持必要的规范性和灵活性。
或许这样的预案已经在某些团队或领队或驴友中有了,大家应该讨论的,就该是其中的可操作的细节。如果能有一套成功的、规范的、通行的方案,那就遵循吧,不管那个预案是冷冰冰的,还是热乎乎的。
单纯、片面地从道义、情感角度讨论、指责、甚至谩骂,与事无补。
另外,也请大家了解户外的起源,特别是AA制登山的起源和通常的规则,在冷酷的自然面前,情感道义与冷规则,如何把握一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