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楼望月几回圆
于颐和园
唐宋诗词,尤其是宋词中,多见“西楼”字样,又常跟月亮联系在一起。如“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西楼望月几回圆”;“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这些词中,我最喜欢李煜的《秋夜月》。
秋夜月
李煜(南唐)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跟李白、李清照合称为“词中三李”。其作品情景交融;结构完整细致;意境浑成高远;思想深沉而语言白话,很能引起共鸣。领会名家作品中的意境,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这难道不是一个可以尝试的学习方法吗?严格地说,李煜的词不算宋词,但习惯上也把它划在宋词范围。
明月别枝惊鹊
于玉渊潭
这个图片表现了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意境。辛弃疾词曰: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跟苏轼一起并称“苏辛”。
这首词,不但描写了视觉感受,还描写了听觉和嗅觉感受。可惜图片只能表现看到的。
且就平湖赊月色,将车买酒三环边
于玉渊潭
李白诗曰: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唐宋诗词经过千百年时间潮水的冲刷,能够保留下来的大都是上乘之作。
李白不但是“词中三李”之一,还跟李贺、李商隐合称为“诗中三李”。
莽原月色
于野香山
这个图片多少融入了李白《下终南山》的意境。
李白诗曰:
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 ...
花好月圆
于玉渊潭
拍摄这个图片时,太阳刚升起,月亮还未落,前景被朝阳染的特别红。
再多说一句。从学会拍摄到拍摄好还有一个过程,但只要思路对头,学什么都会很快。您不妨试一试。
一钩新月天如水
于颐和园
这个图片表现了谢逸(宋)《千秋岁·夏景》的意境。
谢逸词曰:
楝花飘砌。
蔌蔌清香细。
梅雨过,
萍风起。
情随湘水远,
梦绕吴峰翠。
琴书倦,
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
幽恨凭谁洗。
修竹畔,
疏帘里,
歌余人拂扇,
舞罢风掀襟。
人散后,
一钩新月天如水!
没有月亮的月景
这意境有点象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又不太象。
虞美人
李煜(南唐)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圆缺几时休
于丰台区北宫森林公园
江南月,
清夜满西楼。
云落开时冰吐鉴,
浪花深处玉沈钩。
圆缺几时休。
这个图片借鉴了王琪(宋)《江南月》的意境,拍的不是满月或钩月,而是缺月。“圆缺几时休”表面上说月相,实际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千里共婵娟
于塞罕坝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