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茶馆 ······

1139次浏览/38个回复 分享到 
羚羊666

北京千米山峰到底有多少?


目前最常见的说法是“地球上14座8000米以上山峰”,这在百度百科中引用的应该是旅游地理的介绍,如下:

一般说全球有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其实较确切的数目应该是23座。这是因为习惯把主峰周围3000米范围内的其它较低山峰都视为附属主峰的 侧峰 或 副峰。这些侧峰、副峰一般不另记名,却有叫做 中峰 或 中央峰 的,如洛子中峰,希夏邦马中央峰都只是较低的副峰而已。也有一些副峰因为山势特别险峻雄伟而得以另享峰名,如雅隆岗(8505米)实是干城章嘉(8586米)的西峰。

如果把主峰3000米以内的山峰视为侧峰或副峰,那么北京的千米上有多少?

还是说有更适用于北京的千米山峰定义?
羚羊666发表于2013-12-26 10:32
分享到
  1139次浏览/38个回复 
    小灰
    之前看到的 不知道正确否
    1 八达岭 1015 延庆县八达岭镇 
    2 妙峰山 1290 门头沟区妙峰山镇 
    3 火药山 1141 延庆县四海镇
    4 莲花山 1005 延庆县大庄科乡 
    5 阳台山 1278 海淀区苏家坨镇
    6 大风口 1078 海淀区苏家坨镇
    7 抓髻山  1524 门头沟区雁翅镇
    8 磨盘山 1066 昌平区南口镇  
    9 黄草梁 1773 门头沟区斋堂镇
    10 黑坨山 1534 怀柔区雁栖地区与延庆县交界 
    11 清水尖 1528 门头沟区雁翅镇与大台乡分界线上
    12 凤驼梁 1530 延庆县四海镇与怀柔区交界处
    13 牛犄角边 1039 怀柔区渤海镇
    14 老龙窝 1649 门头沟区雁翅镇与大台乡分界线上
    15 莲花坑 1600 门头沟区斋堂镇与房山区交界处。
    16 无名高地 1613 门头沟区斋堂镇与房山区交界处。
    17 佛爷顶 1252 延庆县香营乡
    18 暴雨顶 1254 延庆县刘斌堡乡
    19 暴雨2顶 1262 延庆县刘斌堡乡
    20 老虎坑 1173 延庆县刘斌堡乡
    21 百花山 1991 门头沟清水镇境内
    22 灵山 2303 门头沟清水镇境内
    23 燕羽山 1278 延庆县大庄科乡  
    24 桃树崖尖  1267 门头沟大台街道办事处辖区
    25 云蒙山 1413.7 怀柔区琉璃庙镇与密云县交界处
    26 云蒙山主峰 1419 怀柔区琉璃庙镇与密云县交界处
    27 白草畔 2161 房山区霞云岭乡
    28 南猴顶(平顶山) 1705 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河北丰宁县交界处
    29 平顶山北 1652 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河北丰宁县交界处
    30 蚂蚁山  1007 延庆县井庄镇果树园  
    31 大洼尖(房山) 1210 房山区张坊镇与霞云岭乡交界处
    32 小海坨山  2241 延庆县张山营镇北部与河北省赤城县交界处
    33 大海坨山  2000 延庆县张山营镇北部与河北省赤城县交界处
    34 清水顶 1239 延庆县八达岭镇与昌平区交界处
    35 二道岗梁 1418 昌平区流村镇
    36 锅顶山  1131 昌平区流村镇
    37 辽坡  1195 延庆县香营镇与旧县镇交界处
    38 槟榔山  1155 延庆县香营镇与千家店交界处
    39 半块豆腐山 1156 延庆县旧县镇与赤城交界处
    40 云峰山 1300 房山区周口店地区办事处辖区内
    41 黑山 1345 延庆县千家店镇
    42 太安山 1157 延庆县旧县镇
    43 鹰翅梁 1145 延庆县永宁镇与大庄科乡交界处
    44 高家山  1097 门头沟区雁翅镇
    45 张家山 1178 门头沟区雁翅镇
    46 西岭(西梁) 1300 门头沟区斋堂镇
    47 灰金坨 1685 门头沟区斋堂镇
    48 应梦寺山 1178 延庆县张山营镇
    49 青寺顶(青松顶) 1239 延庆县张山营镇
    50 冠帽山(棺材山) 1321 延庆县张山营镇
    51 南天门 1183 延庆县八达岭镇
    52 营四路 1555 延庆县千家店镇
    53 黄楼洼 (高楼)  1439 昌平区流村镇延庆县河北怀来交界处
    54 羊得山  1045 延庆县八达岭镇
    55 无名高地 1064 延庆县八达岭镇
    56 猫耳山 1307 房山区周口店地区办事处辖区内
    57 十八盘岭  1144 延庆县永宁镇。为永宁镇与大庄科乡分界线  
    58 晾马场(大石怀)  1098 延庆县永宁镇大庄科乡交界
    59 四座楼  1063 平谷县黄松峪乡和镇罗营镇交界处
    60 梨花顶 1028 平谷县北镇罗营镇,平谷与密云二县分界线
    61 东纸壶 1234 平谷县镇罗营镇,北京和兴隆县的交界岭上  
    62 北大坨子 1303 延庆县四海镇与怀柔交界处
    63 铁坨山 1103 门头沟区王平地区办事处圈门  
    64 芦子水 1420 门头沟区斋堂镇与河北怀来县瑞云观乡交界处
    65 南甸子(大龙门) 1033 密云县大城子镇
    66 南猴顶 (延庆) 1476 延庆县千家店镇
    67 南大梁 1101 门头沟区斋堂镇
    68 马鞍山 1798 延庆县张山营镇与河北省怀来县交界处
    69 鸭山(丫山) 1402 延庆县千家店镇
    70 棋盘山 1434 门头沟区斋堂镇
    71 水峪东大尖 1360 门头沟区与房山交界处
    72 吹风驼 1066 怀柔区九渡河镇   
    73 大寒岭 1325 门头沟大台街道办事处辖区
    74 月牙鞍 1266 房山区大安乡
    75 红土鞍 1301.8 房山区大安乡
    76 南上槽 1367.4 房山区大安乡
    77 大寨顶(寨顶) 1391.5 房山区大安乡
    78 行字鞍 1010 房山区大安乡
    79 狗背岭东山 1247 平谷区镇罗营镇与河北交界
    80 九山(韭山) 1922 门头沟区与河北省涿鹿的边界上
    81 白云坨 1056 房山区韩村河镇
    82 贾胡山 1159 房山区大安山乡
    83 大敞洼(大长洼) 1145 延庆县千家店镇
    84 黄嵯沟山 1115 延庆县千家店镇
    85 道虎窝南山 1139 延庆县千家店镇
    86 大尖山 1047 延庆县千家店镇
    87 无名高地(白尖山) 1193 延庆县千家店镇
    88 十八盘  1186 延庆县千家店镇
    89 望星台 1362 门头沟区与房山区交界
    90 山神庙山 1367 门头沟区与房山区交界
    91 二躲山 1094 平谷区黄松峪乡与河北交界
    92 三座 1122 平谷区黄松峪乡与河北交界
    93 萝芭地北尖 1153 海淀区苏家坨镇  
    94 无名高地(窝头尖) 1047 门头沟大台街道办事处辖区
    95 鬼门关 1388 房山与门头沟区界山
    96 化木仑 1152 房山区霞云岭乡
    97 马腰梁 1065 昌平区南口镇
    98 大塌梁 1416 房山区大安山营乡
    99 傲玉尖 1437 房山区大安山营乡
    100 白帖(铁)山 1442 门头沟区斋堂镇
      羚羊666
      这是不是绿野的那个版本?
      小灰
      忘记在哪看到的了  不是绿野就是8264
    至尊
    北京2000米的山:海坨  雾灵山  东灵山  百草畔多高
    至尊

    平谷最高峰?密云最高峰?怀柔最高峰?延庆最高峰?昌平最高峰?海淀最高峰?门头沟最高峰?房山最高峰?
      羚羊666
      一个一个,慢慢查,总会结果的呲牙
    至尊


    不同的说法!

     

    至尊

    >2000米的?1500米<2000米的?1200<1500的?1000<1200的?

      羚羊666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啊,赞鼓掌
    带你去转山
    还没准数吧,那咱一个区一个区的的爬一遍吧,看着比较高的咱都爬一遍,记下来就行了。
      老顽童
      哈哈,这是最实际最实在的做法。尽管多爬,能爬多少算多少。
      “北京N座千米山”,其实就是个概念(一个虚的概念)。为了实现心中一个“驴梦”,就得先把这个梦描画出来。可怎么描啊?
      比如这里有个千米山头,已经有了名字了,旁边不远还有两个千米山头,一个有名,一个无名,那这该算几个山?1、2、3?假如这三山相距恰好在一个理论“主峰卫峰”的范围,那就得算一座山了,这样很可能与通常的叫法不符,这样界定统计下来,最后即便完成了北京N座千米山,而实际上是漏掉了很多。(据说这样算来N>80)

      假如、即便能够严格按山峰的定义精确界定、命名出N座来,则一定会忽略很多的“卫峰”、甚至是比较有意义的、值得爬的山峰,那样,从爬山的角度,则会损失了。
      个人觉得,不如把那个让人纠结的概念通融一下,换成“北京N座千米山头儿调皮,只要海拔在那儿,管它算不算独立的山,算不算主峰,有名儿没名儿,爬一个算一个。
      羚羊666
      边爬边记,慢慢就会有结果,呵呵调皮
      带你去转山

      是啊 慢慢记呗,山也不会了

    酷哥晨晨
    鼓掌
    老顽童
    这个恐怕得咨询登山协会 了。
    网上有《北京山峰词典》,那里有笼统的说法,说论山头有400多,论主峰(命名的)80多,但感觉,未必有3000米内这样严谨的说法和统计。很多山的命名和叫法、算不算独立的山,很大部分是约定俗成的。
      羚羊666
      山峰字典看过,肯定不是3000米以内的这样的定义。不知道地理学上到底是怎么定义山峰。
      老顽童
      网上有很多这样的贴:
      -----------------
       问题1:一座山中主峰和卫峰是如何区分的?最高的那一座就是主峰吗? 
       问题2:山脉和山是如何定义的?一条山脉是由许多座山组成的,一座山又是由许多山峰组成的,而山峰中又分主峰和卫峰或侧峰,这样说是正确的吗?山峰、山坡、山脊、山谷等是山的主要构件这样叙述正确吗? 
          山的定义在学术上是这样定义的,指地壳上升地区经受河流切割而成,一般指高度较大,坡度较陡的高地,离地面高度通常在100米以上,包括低山、中山与高山。自上而下分为山顶、山坡和山麓三部分。
        峰的定义一座独立的山峰必须满足每侧山脊鞍部到独立峰顶的高差大于400米。 
        如果满足,就是(主)峰,否则只能成为卫峰。这也是为什么喜马拉雅地区那么多8000米以上的高点,只有14 座被世界公认为“峰”。主峰一般就是最高的那一座,还有一个“中央峰”的概念,与“主峰”有时不同。 
        严格的说,山脉和山的定义很容易区分。但是在约定俗成的通俗、科普以及媒体披露报道中,往往将有些山脉称为山,或者将有些山成为山脉,这样的混淆都很多见,人们也习以为常。因为山为人类所认知、了解的过程,要远比科学研究中的称谓重要。(退一步说,称呼某山脉为某山,并不能否定其就是山脉的本性。)一条山脉往往是由许多座山组成的,一座山可能由许多(或独立)山峰组成的,至于山峰的严格定义,一般只适用于CNG定义的“极高山”地区。 
      老顽童
      我觉得其中这句说得很实在“因为山为人类所认知、了解的过程,要远比科学研究中的称谓重要。”
      因为习惯上已经约定俗成了很多的山名了。后期再严格定义,很可能会导致混乱,所以,不是特别情况(象文中说的极高山),意义也不大。我猜国家、各省、各地也没有精确的全范围的命名和统计。
      羚羊666
      关键北京的驴友总说的千米山,到底是没有个令人信服的说法,都不知道有多少千米山,就更不可能完成千米山,因此才想到了如何定义千米山。

      根据您的意见,北京历史悠久,可能要是首先考虑历史上的已经有名称或名字的山峰,但在地理上肯定要达到千米,然后在考虑山峰邻近的到底哪个算主峰,当然北京地域不大,恐怕主峰周围3000米这个范围过大,具体数据要需要商榷。呵呵
      老顽童
      是的,我想从专业上,完全可以定义出一些较为严谨的山系、山脉、山峰、主峰、卫峰(侧峰)等概念,也完全可以用登高线标出精确的地形,但具体到山的命名和“划界”,一定是很让人纠结的。估计意义也并不大,所以我猜,北京未必有这样的结果(大胆猜测一下,或许军队有这样的东西?精确标出一个个山头、命名出001、002号高地调皮。)

      远的不说,就哪里算“西山”,哪里属“燕山”,阳台山、军都山从哪到哪??就得打多少官司啊。
      还比如,如果按五台山、小五台山这样的叫法,那东灵、西灵、北灵似乎都该合称了(貌似以前本来就是统称灵山?)。
      Kitty-小寒

      驴友的叫法,有的就是一说,也就那么一听,较真就……噗……全散黄了。

      有篇写三灵的文章,推荐一下:

      http://www.lvye.org/gaffer/b_47969

      老顽童
      呵呵,那段文章很详实,很难得。但主要是从人文角度谈的,仅从这方面就已经变幻莫测了。
      厌离的本意,是询问、探求一种自然科学角度对山、对山峰的定义,比如净高、范围等等这些可操作、可量化的指标。
      但因为山的人文定义、习惯、讹传等是实际存在和起作用的。所以想重新界定,很难。(喜马拉雅地区相对容易,是因为人文开发晚,相对容易重新定义,而北京这样人文开发很早的地区,就很难、也不适于重新定义了)。即便花大力界定出来,也只能暂时局限在小范围内。
      回到楼主的原意上,我个人愿意接受《北京山峰词典》的说法,较为严谨的“学究版”的千米山,80多。千米山头,400。80~400之间的巨大差异,应该是定义不同、边界不清、范围重叠、习惯叫法等诸多原因造成的。
      羚羊666
      小寒,链接打不开。

      记得头些年去北灵,老乡说叫韭菜山或韭山,不叫北灵,估计北灵是驴友给起的名字。

      较真也是算是兴趣所致吧,呵呵!研究自己的兴趣也算是为户外贡献。呲牙
      Kitty-小寒

      我改了,你再试试。

      说实话……我觉得你去爬一座山,肯定不因为他是1000米以上。

      对喜欢的事,有兴趣认真去研究探寻的人都应该赞一下强。不过真要研究明白,估计就得用很专业的方法或精力了。。。

      从这个话题,也可以看出来,所谓的千米,很可能又是个伪命题调皮

      羚羊666
      其实我挺怕人文,也可能自己理科生,发现很多人文的争论都是为了说明自己是对的而争论,而不是从客观的角度。

      当然客观也是众多世界观的一种,未必就是对的,只是讨论或辩论需要一个圆点,一个锚。需要在同一个世界观和方法论下进行,不然讨论就没有意义。

      多从客观的角度,对于本文来说就是地理的角度,来讨论的好处是容易产生结果。不然讨论久了也没有结果。想想陈寅恪写一个柳如是别传,需要多少历史和人文的功底,我们都不存在这样的能力。

      回到主题,我赞同老顽童的说法,按照北京山峰字典为蓝本,进一步研究,千米山峰的定义应以地理为主,人文为辅。呲牙
      羚羊666
      爬山意义都是人自己赋予的,可以是任何原因。像什么14座8000或者7+2都是人赋予的意义,不过人家都有准确的定义,或者说争论很小,呵呵。如果千米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也经得起推敲,可能就是不伪命题了偷笑
      老顽童
      对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1、厌离其实是想学究一把,非要弄个究竟,这是值得称赞的、极其严谨的态度和思维。
      2、我以为,山的命名是历史的、人文的,后期学究版命名很难定,甚至容易乱上添乱坏笑
      3、千米山是伪命题,是噱头,说严重点,近乎虚妄了。
      4、赞同转山大哥的态度,管它千米百米,觉得有意义,爬便是。
      5、我个人折衷地以为:不必追求这个名头,但可实际记录自己的“轨迹”,爬一个,记一个,将来,只对比、宣传爬过多少!假如在北京,这个数字超过50、80,就已经是了不得的成绩了。
      6、我觉得,其实,即便容易定义的喜马拉雅8000米山,也应该是结合地理、气候、登山意义,综合划出那么一个标准、界定出那么些山峰的,也不是追求所有山头都爬,而是笼统界定出来,便于人们爬一个有代表性的、相对意义更大的主峰。而对北京这样的山地,这样的意义不大。
      老顽童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8000米地区3000米范围一个主峰”怎么制定出来的。

      胡乱猜测:
      1、因为这些标准、思路是从西方来的,是不是西方早就有类似标准?但标准诞生地海拔是多少?净高是多少?地貌和气候差异怎样?我们不知。
      2、8000米地区,多少范围内算是主峰一家的,这个绝对是综合考虑、“商量”出来的,比如那些山的净高与范围,是不是有坡度的含义(联系到山的视觉效果和攀爬难度的)?有山峰成因的因素(联系到地质结构的)?有气候、地貌的巨大差异(联系到攀爬难度和体验度的)?这个表面上是自然地理的东西,但一定结合了人类爬山意义的东西。
      3、对其他低山地区,因为相邻“山头”的地貌、气候、爬山体验差异远不似8000米地区那样,从登山意义上,精确划定意义不大。
      4、退一步,我觉得,千米山的界定问题,主要还不是客观划定的难度,而是从登山角度、人文意义大不大的问题。所以这样的标准,官方未必愿意定(首先是课题的可行性研究未必能通过),只能有登山协会和驴友组织长期摸索、总结,山多多,路漫漫。
      羚羊666
      其实问题的起源是以前看到多年前的绿野和其他网站上领队发活动,都是“第XXX座千米山”,因此才有个这个疑问,后来自己越看越糊涂,就发现这个北京的千米上没有个有确切的说法。

      慢慢研究吧疑问偷笑憨笑
      老顽童
      是的。一直有的。
      但这里有两处字眼需要当心:
      1、爬北京 N座千米山
      2、爬 第N 座千米山

      我以为,从字眼上,前者的说法有毛病,后者,是可操作、可利用的提法。

      Kitty-小寒

      我不太懂地理地图这些,如果你真要查,是否有可能找到北京1000米以上的点的数据,再结合GE等地貌地图,进行分析。再对疑似卫峰进行实地探测……

      只天马行空一个思路哈,感觉比全量一遍能快点……流汗

      老顽童
      个人感觉:
      1、查到千米点最容易
      2、判断卫峰比较难,主要是以多少米范围为准不易定。
      这些,我觉得军队系统很可能已经有类似的东西了。
      以上,是偏重于地上数据的,还能操作,但除外,还有些不好操作的,就是后期命名的问题,如这样的模型:
      1、三个相近的山头,两个有名,一个无名
      2、三个山头,两个在地下相连,是一体,一个较独立
      抛开前面的山峰定义,这样该算几个山?
      山的划界和命名,很难避开人文关和地质关。我觉得:
      1、已经有名字的,通常是有人文意义的,把两个各有人文意义的、但似乎该算从属关系的山头合称为一个,就会淡化各自的人文意义。
      2、山的界定,势必联系到具体成因。这个就不是地图能表现的了,得要更深厚的专业背景和数据了。
      3、山的界定,势必有目的性,即干什么用,这就影响到侧重点了。如果从驴友,偏重爬山体验来说,似容易些。
      Kitty-小寒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是建立清晰的目标。就容易解决了。

      1、目的仅为找到千米高峰,那么无名峰可用GPS点加代号加照片定位。

      2、分辨卫峰,这个肯定有专业的认定方法,如果要做这项工作,准备工作就是专业的学习。

      至于名字、文化什么的,根本和目的无关,不在考虑范围内。

       

      我上面说的,只是考虑如果有这样一个目标的达成方法。

      Kitty-小寒

      另外,我其实完全赞同你两个小时前对我的回复憨笑

      老顽童
      我让你调皮!敲打